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5页 |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5页 |
·网络培训将会逐渐成为教师培训方式的主流 | 第15-16页 |
·国家及地方相关教育文件政策的出台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现有网络培训忽略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 第18-19页 |
·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实效性较低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 | 第20页 |
·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工作提供建议 | 第20-21页 |
·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提供参考案例 | 第21页 |
·研究综述 | 第21-28页 |
·国内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 第21-23页 |
·国内外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现状 | 第23-26页 |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及方法、工具和创新之处 | 第28-32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创新之处 | 第31-3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34页 |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 | 第32页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 | 第32-33页 |
·培训需求分析 | 第33页 |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 第33页 |
·OTP模式 | 第33-34页 |
·理论基础 | 第34-38页 |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34-35页 |
·培训需求分析理论 | 第35页 |
·成人学习理论 | 第35-37页 |
·自主学习理论 | 第37-38页 |
第3章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现状调查 | 第38-62页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整体情况 | 第38-44页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情况 | 第39-44页 |
·调查步骤 | 第44-4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44-45页 |
·访谈法 | 第45-46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46-47页 |
·教师培训动机与参加培训情况 | 第47-48页 |
·教师对培训的了解与认可度分析 | 第48页 |
·教师自身对培训的评价 | 第48-51页 |
·教师培训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教师网络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3-54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54-62页 |
·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优势及困难 | 第56-57页 |
·组织培训时遇到的主要问题 | 第57-59页 |
·影响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因素 | 第59-61页 |
·对培训的建议 | 第61-62页 |
第4章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需求分析 | 第62-80页 |
·组织分析 | 第62-67页 |
·培训组织形式的需求 | 第62-64页 |
·培训方法的需求 | 第64页 |
·培训师资的需求 | 第64-66页 |
·考核措施的需求 | 第66页 |
·培训途径的需求 | 第66-67页 |
·激励措施的需求 | 第67页 |
·任务分析 | 第67-69页 |
·培训课程的结构形式需求 | 第67-68页 |
·培训内容的需求 | 第68-69页 |
·人员分析 | 第69-74页 |
·教师性别结构 | 第69页 |
·教师年龄结构 | 第69-70页 |
·教师教龄结构 | 第70-71页 |
·教师单位结构 | 第71页 |
·教师学历结构 | 第71-72页 |
·教师职称结构 | 第72页 |
·学校位置结构 | 第72-73页 |
·学校性质结构 | 第73页 |
·学科性质结构 | 第73-74页 |
·需求分析总结 | 第74-80页 |
·组织分析的发现 | 第74-76页 |
·任务分析的发现 | 第76-77页 |
·人员分析的发现 | 第77-80页 |
第5章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建议 | 第80-98页 |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 第80-82页 |
·加强对网络培训的宣传力度 | 第80页 |
·统一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 | 第80-81页 |
·下放培训自主权,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培训组织形式 | 第81-82页 |
·培训机构层面 | 第82-92页 |
·构建“五级三层次”培训体系 | 第82-84页 |
·培训前进行需求分析 | 第84-89页 |
·培训中监督培训实施过程 | 第89-91页 |
·培训后加强后续支持服务 | 第91-92页 |
·学校层面 | 第92-95页 |
·学校领导提高对网络培训的重视程度 | 第92-93页 |
·营造学校的信息化学习氛围 | 第93页 |
·加强校际问交流与合作 | 第93-94页 |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校内教师互助合作学习 | 第94页 |
·规范管理制度,给教师以适度奖惩 | 第94页 |
·加强培训后应用,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 第94-95页 |
·教师个人层面 | 第95-98页 |
·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思想转变 | 第95-96页 |
·坚持内因是根本,从自身出发克服困难 | 第96页 |
·逐渐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 第96-9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2页 |
·研究总结 | 第98-99页 |
·不足之处 | 第99-100页 |
·研究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1 | 第106-112页 |
附录2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