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几点启示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2-23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23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概述 | 第24-30页 |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教育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地理新课程理念 | 第26页 |
·相关概念 | 第26页 |
·地理信息 | 第26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 | 第26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 | 第26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组成 | 第26-28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特点 | 第28页 |
·整体性 | 第28页 |
·层次性 | 第28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心理机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调查影响高中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因素 | 第30-48页 |
·调查设计 | 第30页 |
·调查目的 | 第30页 |
·调查对象 | 第30页 |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48页 |
·学生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45页 |
·教师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培养对策 | 第48-65页 |
·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原则 | 第48页 |
·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 第48页 |
·循序渐进 | 第48页 |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相结合 | 第48页 |
·建构稳固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基础 | 第48-56页 |
·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 第49页 |
·引导学生构建心理地图 | 第49-53页 |
·恰当运用思维导图 | 第53-55页 |
·组织专题复习 | 第55-56页 |
·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保障 | 第56-59页 |
·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动机 | 第56-57页 |
·克服学生认知风格的负面影响 | 第57-58页 |
·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元认知能力 | 第58-59页 |
·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是最终目的 | 第59-63页 |
·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技能 | 第59-60页 |
·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智能 | 第60-63页 |
·发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基本结论 | 第65页 |
·存在问题 | 第65-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