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17页 |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 | 第13-15页 |
2、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交传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与口译策略 | 第17-20页 |
(一) 交传的定义及其使用场合 | 第17页 |
(二) 认知负荷模型下的交传的精力分配模式和信息处理过程 | 第17-18页 |
(三) 口译员在交传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信息还原原则 | 第20-30页 |
(一) 信息还原原则与吉尔实验的提出背景 | 第20-21页 |
(二) 实验和实验结果 | 第21-22页 |
(三) 实验结论 | 第22-24页 |
(四) 信息还原原则的具体内容 | 第24-30页 |
1、概念与定义 | 第24-25页 |
2、吉尔对信息还原原则内涵的阐释 | 第25-27页 |
3、吉尔基于信息还原原则下对交替传译策略的探讨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信息还原原则在温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中的实例分析 | 第30-40页 |
(一) 选择总理记者招待会做材料分析的原因 | 第30-31页 |
1、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特殊性和口译特点 | 第30页 |
2、对译员素质的要求 | 第30-31页 |
(二) 信息还原原则下的口译策略 | 第31-40页 |
1、译出话语的主要信息 | 第31-33页 |
2、补充或者隐去框架信息 | 第33-35页 |
3、再创造语言产生信息,符合译语规范 | 第35-36页 |
4、灵活处理话语中的个人信息 | 第36-37页 |
5、信息排列顺序的调整 | 第37-40页 |
第五章 : 结语 | 第40-42页 |
(一) 信息的还原、流失与增添 | 第40页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