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各种乳制品论文--发酵乳制品论文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加工关键技术与品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1. 前言第7-14页
 1.1 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第7-9页
  1.1.1 营养作用第7-8页
  1.1.2 缓解乳糖不耐症作用第8页
  1.1.3 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第8页
  1.1.4 抑制致病菌和抗感染第8-9页
  1.1.5 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第9页
  1.1.6 改善便秘第9页
  1.1.7 预防衰老第9页
 1.2 乳酸菌的特性第9-10页
 1.3 关于酸奶品质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1 酸奶的后酸化第10页
  1.3.2 酸奶的风味第10-12页
  1.3.3 酸奶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第1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第12-14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4-21页
 2.1 试验材料第14-15页
  2.1.1 主要原辅料第14页
  2.1.2 菌种第14页
  2.1.3 培养基第14页
  2.1.4 实验仪器第14-15页
 2.2 酸奶生产加工流程第15页
 2.3 发酵剂的制备第15-16页
  2.3.1 菌种的活化第15页
  2.3.2 发酵剂质量检测第15-16页
 2.4 对复原乳进行热处理程度的确定第16页
 2.5 菌种生长特性试验第16-17页
 2.6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第17-18页
  2.6.1 单因素试验第17页
  2.6.2 确定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第17-18页
 2.7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和高温短时间发酵酸奶的品质比较第18-19页
 2.8 酸奶品质检测方法第19-21页
  2.8.1 感官指标检测方法第19页
  2.8.2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第19-20页
  2.8.3 乳酸菌活菌数测定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0页
 3.1 复原乳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第21页
 3.2 菌种生长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3.2.1 各个菌种在生长过程中的PH值、酸度的变化第21-22页
  3.2.2 各个菌种在生长过程中的活菌数的变化第22-23页
 3.3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的工艺条件确定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3-31页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3-27页
  3.3.2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4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和高温短时间发酵酸奶的品质比较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3.4.1 感官品质的比较结果第31-32页
  3.4.2 酸度和pH值的比较结果第32-33页
  3.4.3 纯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结果第33-35页
  3.4.4 脂肪含量的比较结果第35-36页
  3.4.5 双乙酰含量的比较结果第36-37页
  3.4.6 乙醛含量的比较结果第37-38页
  3.4.7 乳酸菌活菌数的比较结果第38-40页
4. 结论及建议第40-41页
 4.1 结论第40页
 4.2 建议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英文摘要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气通便合剂对功能性便秘结肠直肠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遂宁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