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词英译:问题与对策
谢辞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29页 |
0.引言 | 第29-31页 |
1.新词概览 | 第31-88页 |
·传媒与新词 | 第31-36页 |
·传媒新词的出现与流行 | 第31-34页 |
·传媒语言的纳新与规范 | 第34-36页 |
·新词的界定 | 第36-42页 |
·时间上的新鲜性 | 第38-40页 |
·语义上的新鲜性 | 第40-42页 |
·新词的内容 | 第42-52页 |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 第43-45页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45-47页 |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 | 第47-48页 |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第48-50页 |
·社会问题与社会心态 | 第50-51页 |
·"热"现象+"多"现象 | 第51-52页 |
·新词的特点 | 第52-75页 |
·单义现象 | 第52-53页 |
·同义现象 | 第53页 |
·见词明义,具体形象 | 第53-54页 |
·辞格运用,魅力四射 | 第54-57页 |
·以比喻、借代方式来丰富词义 | 第54页 |
·以仿词格引申来创造新词语 | 第54-55页 |
·以摹声音译来增加新词语 | 第55页 |
·将用于某事物的词语移用到它事物中 | 第55页 |
·以增加限制和压缩简称丰富词语 | 第55-56页 |
·传统的组词方式及词语的活用来丰富词义 | 第56-57页 |
·新简缩词应运而生 | 第57-59页 |
·方言俗语不断渗透 | 第59-62页 |
·方言词语涌入,丰富国语词汇 | 第59-61页 |
·两岸语汇交融,助推汉语发展 | 第61-62页 |
·流行语琅琅上口 | 第62-64页 |
·委婉语迂回含蓄 | 第64-66页 |
·外来语无孔不入 | 第66-75页 |
·外来语的基本种类 | 第68-69页 |
·外来语的构成形式 | 第69-73页 |
·外来语的吸收原则 | 第73-74页 |
·外来语的"入侵"因素 | 第74-75页 |
·新词的由来 | 第75-88页 |
·产生条件 | 第75-77页 |
·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 | 第75-76页 |
·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 | 第76页 |
·思想的解放,世界的沟通 | 第76页 |
·边缘的交叉,时代的需要 | 第76-77页 |
·传统的继承,词语的创新 | 第77页 |
·产生途径 | 第77-88页 |
·新事催生新词 | 第77-81页 |
·旧词衍生新义 | 第81-82页 |
·借用方言俗语 | 第82-83页 |
·吸收外来词语 | 第83-84页 |
·变死词为活词 | 第84页 |
·词缀派生新词 | 第84-88页 |
2.英译原则 | 第88-113页 |
·翻译的定义 | 第88-91页 |
·翻译的标准和性质 | 第91-96页 |
·传媒新词英译的标准和性质 | 第96-101页 |
·传媒新词英译并非逐字英译 | 第97-98页 |
·传媒新词英译要求清晰易懂 | 第98-99页 |
·对内对外传播接受对象有别 | 第99-101页 |
·译者的修养 | 第101-113页 |
·三大基本功 | 第102-107页 |
·政治基本功 | 第103-104页 |
·语言基本功 | 第104-105页 |
·知识基本功 | 第105-107页 |
·四个必备条件 | 第107-113页 |
·刻苦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 | 第108-109页 |
·学习翻译理论,经常进行翻译实践 | 第109-110页 |
·熟悉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 第110-111页 |
·善于使用工具书 | 第111-113页 |
3.误译透视 | 第113-130页 |
·想当然和"中式英译" | 第113-117页 |
·忽视语言习惯 | 第117-118页 |
·不辨原文词义 | 第118-119页 |
·译文语域不分 | 第119-121页 |
·译文词序颠倒 | 第121-122页 |
·回译不到位 | 第122-124页 |
·政治词语不够慎译 | 第124-130页 |
4.英译对策 | 第130-171页 |
·搜检原义,配以佳译 | 第130-135页 |
·使用等值对应词 | 第131-133页 |
·使用准对应词 | 第133-135页 |
·背景注译,显明词义 | 第135-142页 |
·吃透原文,准确翻译 | 第142-145页 |
·补全词义,再译不迟 | 第145-148页 |
·文化差异,正确处理 | 第148-157页 |
·使用外国受众可接受的语言 | 第149-151页 |
·具体区分相对不可译性情况 | 第151-157页 |
·"中式"、"中色",宜作考虑 | 第157-159页 |
·区分异同,注意契合 | 第159-161页 |
·巧用英语前后缀,译文简洁又达意 | 第161-166页 |
·借用英语中对应词缀 | 第161-164页 |
·巧译"……化"字新词 | 第164-166页 |
·数字式新词新语,直译意译宜糅合 | 第166-169页 |
·直译数字,略作补义 | 第166-167页 |
·免去数字,意译全义 | 第167-169页 |
·尊重贯译,兼收并蓄 | 第169-171页 |
5.结论 | 第171-173页 |
6.跋语 | 第173-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