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12页
英文摘要第12-28页
第一章 绪论第28-36页
   ·研究动机第28-30页
   ·研究目标第30-31页
   ·研究方法和范围第31-32页
   ·研究意义第32-34页
   ·论文布局第34-36页
第二章 服装文字语言分析第36-46页
 引言第36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本质第36-37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地位第37-38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内涵第38-39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个性特色第39-44页
     ·综合性:服装文字语言之“根本”第40页
     ·信息性:服装文字语言之“真料”第40-41页
     ·描写(摹)性:服装文字语言之“细节美”第41页
     ·修辞性:服装文字语言之“心理诱惑”第41-42页
     ·传播性:服装文字语言之“目的”第42-43页
     ·时尚性:服装文字语言之“含金量”第43-44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呼唤“和合”式理论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翻译和谐说新解第46-66页
 引言第46页
   ·翻译和谐说回顾第46-47页
   ·术语“和谐”的界定第47-49页
   ·翻译和谐说新解第49-56页
     ·聚焦点上的拓展:“和谐”与“和合”第49-50页
     ·研究系统上的拓展:“结构”与“生生”第50-53页
     ·内涵上的拓展:“适中、得当”与“融突”第53-56页
   ·翻译和合说的理论依据第56-64页
     ·“和合说”的东方文化底蕴第57-60页
       ·心理结构:天人合一论第57-58页
       ·工作机制:中庸之道第58-59页
       ·译论映现:“质”中兼“效”,人文调和第59-60页
     ·“和合说”的西方文化底蕴第60-64页
       ·心理结构:存在实体说第60-61页
       ·工作机制:四因说第61-62页
       ·译论映现:“效”中见“质”,目的协和第62-64页
   ·当今东西方译论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回归“翻译和合说”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和合翻译模式建构第66-93页
 引言第66-67页
   ·术语“模式、图式、模型、范式”的界定第67页
   ·翻译的本质属性及核心概念第67-68页
   ·和合翻译模式建构第68-77页
     ·信息传播模式第68-73页
       ·拉斯韦尔的五W 传播模式第69页
       ·贝尔的翻译交流模式第69-70页
       ·威尔伯·施拉姆的控制型传播模式第70-72页
       ·霍尔的解码模式第72页
       ·“太极”交互动变模式第72-73页
     ·和合翻译模式及其解读第73-77页
   ·儒学交际原则规范第77-80页
     ·内在原则:仁、义、礼第77-79页
     ·外在原则:时、位、几第79-80页
   ·“合作—关联—顺应”操作原则第80-81页
   ·翻译和合说的特征描述第81-91页
     ·基本特征补充第81-85页
       ·动态性与恒量性第82页
       ·开放性与模糊性第82-83页
       ·传承性与层级性第83-84页
       ·创造性与超越性第84-85页
     ·创新特征第85-91页
       ·语言价值观的和合转变:真第85-87页
       ·翻译科学性(“质”)与艺术性(“效”)的和合:善第87-90页
       ·“生活形式”与“人文语境”的和合:美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和合翻译观照下服装文字语言翻译的文本解析第93-117页
 引言第93页
   ·文本的研究环境第93-94页
   ·文本的双焦和合研究方法第94-102页
     ·翻译单位第96-97页
     ·翻译单位的层面第97-99页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第99-102页
   ·文本结构的解析方法:内省第102-108页
     ·文本的三维和合解读第102-108页
       ·历史语境:概念解读——指称性第103-105页
       ·情感语境:形象解读——通感性第105-106页
       ·意向语境:理念(灵韵)解读——设计师第106-108页
   ·文本翻译的人际行为解析方法:目的与行为第108-115页
     ·目的论第108-110页
     ·目的与中庸第110-111页
     ·和合人际行为第111-115页
       ·发起人、译者与读者第111-114页
       ·作者、译者与读者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特色之真(一)——服装材料与色彩指称词的翻译第117-144页
 引言第117页
   ·服装材料与服装色彩指称词翻译的研究现状第117-118页
   ·译名原则第118-121页
     ·词语的概念第119-120页
     ·词语的翻译方法第120-121页
   ·服装文字语言指称词语的翻译范围第121-122页
   ·语义场规律第122-133页
     ·服装材料的指称词语翻译第123-124页
     ·集合原理在服装材料指称词语翻译中的应用第124-133页
       ·反义关系系统内的织物名词翻译第124-129页
       ·同义关系系统中的词语翻译第129-131页
       ·纺织物能产性指别词的构建第131-133页
       ·服装材料指称词语翻译的构建规则第133页
   ·服装的色彩指称词翻译第133-142页
     ·色彩指称词的翻译障碍点第134-136页
       ·色彩指称词的模糊性第134-135页
       ·色彩指称词的分类及其模糊性第135-136页
     ·原型范畴化规律对色彩指称词的模糊性限制第136-138页
     ·色彩指称词的翻译策略第138-141页
     ·“红”色范畴的语际色卡对照小样第141-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七章 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特色之真(二)——服装款式造型的翻译第144-173页
 引言第144页
   ·服装款式造型的界定第144页
   ·服装款式造型翻译的研究现状第144-146页
   ·服装款式造型的翻译第146-171页
     ·归化与异化的和合第148页
     ·家族相似规律与服装(包括饰物) 类属款式的概念翻译第148-152页
       ·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辨析第149页
       ·使用场合的语体色彩辨析第149-150页
       ·习惯搭配维度辨析第150-152页
       ·倾向性或感情色彩辨析第152页
     ·着装人的本位规律与服装基本款式的分类翻译第152-157页
       ·基本款式中的属类对应翻译第153-154页
       ·基本款式中的种类模糊翻译第154-156页
       ·基本款式中部件翻译的归化倾向第156-157页
     ·时空演化规律与历时性/共时性服装款式翻译第157-166页
       ·归化+注释第158-161页
       ·异化+注释第161-162页
       ·时装时代服装部件修饰语翻译第162-166页
     ·中式风格典型服装款式造型的翻译探讨第166-171页
       ·译名策略的现时思考第167-168页
       ·中式风格典型服装款式造型试译第168-171页
   ·本章小结第171-173页
第八章 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特色之善——服装品牌与时尚标题的翻译第173-198页
 引言第173页
   ·艺术效果第173-175页
   ·服装品牌名称的翻译第175-185页
     ·品牌的定义及内涵第175-176页
     ·服装品牌名称的翻译要求第176-177页
     ·本杰明的森林之喻第177-178页
     ·服装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借月沾光规律第178-185页
       ·服装设计师的历史厚重光环第179-181页
       ·服装定位消费者的现代心理折射第181-184页
       ·服装质量的恒光第184-185页
   ·时尚标题的翻译第185-197页
     ·本杰明的切线之喻第185-186页
     ·时尚标题的翻译策略——新奇规律和时尚规律第186-187页
     ·时尚标题翻译中的和合协调第187-197页
       ·四字格第188-189页
       ·三字格第189-190页
       ·多种修辞格第190-197页
   ·本章小结第197-198页
第九章 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特色之美——服装文字语言的语篇风格翻译第198-236页
 引言第198页
   ·语篇、文本、风格第198-199页
   ·语篇翻译的和合美第199-200页
   ·语域第200-203页
     ·语域对应翻译第202页
     ·服装文字语言的语篇语域分析第202-203页
   ·说明性广告语篇的翻译特色: 合作求同,以“质”递“效”第203-218页
     ·“企业单位简介”语篇的翻译第204-210页
       ·与读者合作,给出语义逻辑清晰的译文第207-208页
       ·与读者合作,给出信息层次分明的译文第208页
       ·按礼貌原则,将汉语中的夸张语气调整为平实的英文风格第208-210页
     ·“品牌理念”语篇的翻译第210-213页
       ·顺应读者的“知性”特征调整译文的逻辑严谨性第211页
       ·顺应读者的“品味”特征调整译文的流畅性第211-213页
     ·“设计师介绍”语篇的翻译第213-218页
       ·关联启示:提供译文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第215-218页
   ·描述性广告语篇的翻译特色: 合作优化,“质”、“效”并茂第218-234页
     ·流行思潮导引性语篇的翻译第219-224页
       ·合作尊重民族文化,译文体现民族文化心理第221-222页
       ·差异和生,译文体现不同的措辞风格第222-224页
     ·配图型广告语篇的翻译第224-234页
       ·画面陪衬型的短小广告翻译第224-227页
         ·顺应画面潜能,传递画面的“呼唤”功能第225-226页
         ·与画面关联,描述画面服装的形象性第226页
         ·顺应画面空间,尽量使用精练的语言第226-227页
       ·图文并茂型的广告语篇翻译第227-229页
         ·顺应作者的匠心,传递原文的“形”、“意”共美效果第229页
       ·图文并茂型的新款秀广告语篇翻译第229-234页
         ·和立和达,传递原文的意境与灵韵第232-234页
   ·本章小结第234-236页
第十章 结语第236-239页
   ·研究回顾第236-237页
   ·主要内容和贡献第237-238页
   ·局限与前景展望第238-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46页

论文共2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
下一篇:传媒新词英译: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