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1 苹果中金属离子来源及存在状态 | 第10页 |
| ·苹果中金属离子的来源 | 第10页 |
| ·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 第10页 |
| 2 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 | 第10-13页 |
| ·铅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页 |
| ·铜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12页 |
| ·砷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页 |
| ·镉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页 |
| ·铁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13页 |
| ·汞对人体的危害 | 第13页 |
| ·锰对人体的危害 | 第13页 |
| 3 食品中铜、镉、铅、锌、砷、铁和汞的分析现状 | 第13-20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14页 |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4-19页 |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6-17页 |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7-18页 |
|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8-19页 |
| ·极谱法 | 第19页 |
|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 | 第19-20页 |
| 4 进样技术的概述 | 第20-27页 |
| ·液体进样技术 | 第20页 |
| ·气体进样技术 | 第20页 |
| ·固体进样技术 | 第20-21页 |
| ·悬浮进样技术 | 第21-27页 |
| ·悬浮进样技术参数的优化 | 第22-25页 |
| ·悬浮液的稳定性 | 第22-23页 |
| ·固体颗粒粒径 | 第23页 |
| ·液体介质 | 第23-24页 |
| ·悬浮稳定剂 | 第24-25页 |
| ·基体改进剂及仪器程序 | 第25页 |
| ·悬浮进样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 | 第25-27页 |
|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正交试验法优化FAAS法测定苹果中的Zn,Fe,Cu,Mn和Cd五种微量元素 | 第28-35页 |
| 1 引言 | 第2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29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各元素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29-31页 |
|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 ·消化体系的选择 | 第31页 |
| ·HNO_3,HClO_4,H_2SO_4体积比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标准曲线 | 第32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2-33页 |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33页 |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33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汞和砷 | 第35-42页 |
| 1 引言 | 第3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5-36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7页 |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样品处理 | 第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试验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 ·分析波长的选择 | 第37页 |
| ·硼氢化钾溶液浓度的选择 | 第37-38页 |
| ·载液(盐酸)浓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 ·载气及其流量的选择 | 第39页 |
|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第39-40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40页 |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 | 第40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Cu、Cd、Pb和Mn四种重金属元素 | 第42-50页 |
| 1 引言 | 第4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42-43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3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5页 |
| ·湿法消解法 | 第45页 |
| ·干法灰化法 | 第45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第45-46页 |
| ·石墨炉工作条件的选择 | 第46-47页 |
| ·灰化温度的选择 | 第46页 |
| ·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第46-47页 |
| ·干扰情况和精密度实验 | 第47-48页 |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48页 |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苹果中的Cu,Pb,Cd和Mn四种元素 | 第50-62页 |
| 1 引言 | 第5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 ·试剂 | 第50-51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 ·悬浮剂种类、用量及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第51-55页 |
| ·悬浮剂种类的选择 | 第52-53页 |
| ·超声波时间的选择 | 第53页 |
| ·硝酸用量的选择 | 第53-54页 |
| ·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第54页 |
| ·悬浮剂用量的选择 | 第54-55页 |
| ·灰化温度和元素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第55-56页 |
|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第56-57页 |
|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 第57-58页 |
| ·试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和含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 ·试样不同处理方法测量结果对比 | 第59页 |
| ·方法回收率 | 第59-60页 |
| ·元素Cu和Mn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第59-60页 |
| ·元素Cd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第60页 |
| ·方法的检出限 | 第60-61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2-65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创新点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