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及其对行人延误的影响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6页 |
2 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综述 | 第16-28页 |
·行人过街设施 | 第16-17页 |
·行人过街特性 | 第17-24页 |
·行人心理特性 | 第19-20页 |
·行人过街等待心理极限时间 | 第20-21页 |
·行人速度特性 | 第21-22页 |
·行人流特性 | 第22-24页 |
·行人过街可穿越间隙理论 | 第24-26页 |
·行人可穿越间隙 | 第24-25页 |
·行人一次过街概率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3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施 | 第28-39页 |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条件 | 第28-30页 |
·道路条件 | 第29-30页 |
·行人及信号配时条件 | 第30页 |
·行人二次过街设施及设计标准 | 第30-34页 |
·安全岛的结构 | 第31-32页 |
·安全岛设置标准 | 第32-34页 |
·二次过街配套设施 | 第34页 |
·行人二次过街信号设置 | 第34-38页 |
·三相位 | 第35-36页 |
·四相位 | 第36-37页 |
·多相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的延误分析 | 第39-49页 |
·行人过街方式的不同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情况 | 第39-41页 |
·行人延误分析 | 第41-43页 |
·行人体概念 | 第41-42页 |
·即有行人延误模型 | 第42-43页 |
·基于改进的行人延误模型 | 第43-47页 |
·行人体过街最小时间 | 第44-46页 |
·行人延误模型 | 第46-47页 |
·设置二次过街后延误的变化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5 案例模拟与分析 | 第49-66页 |
·微观仿真模型VISSIM介绍 | 第50-51页 |
·案例介绍 | 第51-53页 |
·地理位置 | 第51-52页 |
·现状问题 | 第52-53页 |
·改善方案及仿真 | 第53-56页 |
·行人过街改善方案 | 第53-54页 |
·行人过街仿真 | 第54-56页 |
·仿真方案评价 | 第56-64页 |
·行人延误 | 第56-59页 |
·其它评价指标 | 第59-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