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复合材料接头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8-33页 |
2.1 复合材料微观力学理论 | 第18-21页 |
2.2 单层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24页 |
2.3 复合材料层合板宏观力学理论 | 第24-25页 |
2.4 复合材料强度理论 | 第25-29页 |
2.5 复合材料渐进失效理论 | 第29-30页 |
2.6 复合材料接触力学理论 | 第30-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沉头螺栓单钉连接的孔周应力场分析 | 第33-54页 |
3.1 复合材料连接问题的求解过程 | 第33-37页 |
3.1.1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定义 | 第33-34页 |
3.1.2 接触的定义 | 第34-36页 |
3.1.3 单元的选择 | 第36页 |
3.1.4 螺栓预紧力的定义 | 第36-37页 |
3.2 有限元方法的验证 | 第37-41页 |
3.3 模型的尺寸与配置 | 第41-44页 |
3.4 沉头螺栓单钉接头的孔周应力场分析 | 第44-53页 |
3.4.1 与凸头螺栓单钉接头的孔周应力分布的对比 | 第44-46页 |
3.4.2 装配误差对孔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3 摩擦系数和预紧力对孔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4 复合材料板几何尺寸对孔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5 铺层方案对孔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沉头螺栓单钉接头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54-67页 |
4.1 渐进失效过程的模拟 | 第54-58页 |
4.1.1 刚度退化系数计算程序 | 第55-56页 |
4.1.2 渐进失效USDFLD用户子程序 | 第56页 |
4.1.3 Cohesive单元 | 第56-58页 |
4.2 有限元方法的验证 | 第58-60页 |
4.3 沉头螺栓单钉接头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60-66页 |
4.3.1 失效准则和退化方案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2 与凸头螺栓接头承载能力的对比 | 第63-64页 |
4.3.3 设计参数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复合材料板的局部损伤分析 | 第67-79页 |
5.1 准静态问题的分析过程 | 第67-70页 |
5.1.1 加载时间 | 第67-68页 |
5.1.2 载荷曲线 | 第68-69页 |
5.1.3 质量放大 | 第69-70页 |
5.2 多钉连接复合材料板静载试验 | 第70-71页 |
5.3 多钉连接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71-75页 |
5.4 复合材料板的局部损伤分析 | 第75-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0页 |
6.3 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A 退化模型Python计算程序 | 第89-91页 |
附录B 渐进失效USDFLD用户子程序 | 第91-97页 |
附录C 渐进失效VUSDFLD用户子程序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