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在港湾》的翻译报告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一、项目介绍第11-14页
    1.1 原小说文本介绍第11-12页
        1.1.1 作家Katherine Mansfield介绍第11页
        1.1.2 小说《在港湾》简介第11-12页
        1.1.3 小说《在港湾》的风格特征与叙事视角第12页
    1.2 选材缘由第12页
    1.3 翻译项目意义第12-14页
二、任务过程第14-16页
    2.1 译前准备第14页
    2.2 翻译过程第14-15页
    2.3 译后审校第15-16页
三、文献综述第16-19页
    3.1 英文小说汉译发展历程第16-17页
    3.2 小说翻译相关研究第17-18页
    3.3 对小说《在港湾》的现有研究第18-19页
四、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第19-22页
    4.1 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19-20页
    4.2 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和翻译步骤第20-22页
五、《在港湾》的文本特征第22-28页
    5.1 词汇特色第22-23页
        5.1.1 多讹音词汇第22页
        5.1.2 多俚语第22-23页
        5.1.3 多颜色词汇第23页
    5.2 句法特色第23-25页
        5.2.1 多长句第23-24页
        5.2.2 多连动句第24-25页
    5.3 修辞特色第25-28页
        5.3.1 比喻第25页
        5.3.2 拟人第25-26页
        5.3.3 移就第26页
        5.3.4 提喻第26-28页
六、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在港湾》翻译实践第28-42页
    6.1 词汇层面的对等第28-33页
        6.1.1 讹音词汇的翻译第28-30页
            6.1.1.1 谐音译法第28-29页
            6.1.1.2 意译法第29-30页
        6.1.2 俚语的翻译第30-31页
            6.1.2.1 贬译法第30-31页
            6.1.2.2 直译法第31页
        6.1.3 颜色词的翻译第31-33页
            6.1.3.1 直译法第31-33页
            6.1.3.2 文化转换法第33页
    6.2 句法层面的对等第33-38页
        6.2.1 长句的翻译第34-36页
            6.2.1.1 顺译法第34-35页
            6.2.1.2 分译法第35-36页
            6.2.1.3 变序法第36页
        6.2.2 连动句的翻译第36-38页
            6.2.2.1 直译法第37页
            6.2.2.2 增译法第37-38页
    6.3 修辞层面的对等第38-42页
        6.3.1 比喻第38-39页
            6.3.1.1 直译法第38-39页
            6.3.1.2 文化转换法第39页
        6.3.2 拟人-直译法第39-40页
        6.3.3 移就-释义法第40页
        6.3.4 提喻-意译法第40-42页
七、翻译实践总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录1:原文第46-73页
附录2:译文第7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言本能》第八章“巴别塔”翻译报告
下一篇:郎咸平“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演讲口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