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的知识所有权感知对知识隐藏的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心理所有权理论 | 第18-19页 |
2.1.2 资源保存理论 | 第19-20页 |
2.2 知识隐藏的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2.2.1 知识隐藏的内涵 | 第20-22页 |
2.2.2 知识隐藏与相关概念区分 | 第22-24页 |
2.2.3 知识隐藏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2.4 知识隐藏的研究状况 | 第25-26页 |
2.3 知识所有权感知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2.3.1 知识所有权感知的内涵 | 第26-28页 |
2.3.2 知识所有权感知的分类 | 第28-29页 |
2.3.3 知识所有权感知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2.4 知识权力的文献综述 | 第30-32页 |
2.4.1 知识权力的内涵 | 第31页 |
2.4.2 知识权力的特征 | 第31-32页 |
2.5 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 第32-36页 |
2.5.1 情绪智力的概念 | 第32-34页 |
2.5.2 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第36-45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36-3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9-44页 |
3.2.1 知识所有权感知与知识隐藏 | 第39-40页 |
3.2.2 知识权力的损失的中介作用 | 第40-42页 |
3.2.3 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 第42-44页 |
3.3 理论模型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45-53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45-50页 |
4.2.1 知识隐藏的测量 | 第46-47页 |
4.2.2 知识所有权感知的测量 | 第47-48页 |
4.2.3 知识权力损失的测量 | 第48页 |
4.2.4 情绪智力的测量 | 第48-50页 |
4.3 问卷设计 | 第50-51页 |
4.3.1 问卷设计流程 | 第50页 |
4.3.2 问卷设计内容 | 第50-51页 |
4.4 数据收集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53-70页 |
5.1 样本特性描述 | 第53-55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55-57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57-63页 |
5.4 相关分析 | 第63-64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64-68页 |
5.5.1 主效应分析 | 第64-66页 |
5.5.2 中介效应分析 | 第66-67页 |
5.5.3 调节效应分析 | 第67-68页 |
5.6 假设检验结果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72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1 正式调查问卷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