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第16-28页 |
2.1 自我监控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2.1.1 自我监控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自我监控的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2.1.3 自我监控的测量 | 第19页 |
2.2 中心度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2.1 中心度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中心度的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3 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3.1 创造力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2 创造力的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2.3.3 创造力的测量 | 第23页 |
2.4 创新氛围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2.4.1 创新氛围的定义 | 第24页 |
2.4.2 创新氛围的研究 | 第24-25页 |
2.4.3 创新氛围的测量 | 第25-26页 |
2.5 员工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5.1 创新绩效的概念 | 第26页 |
2.5.2 创新绩效的测量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理论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28-33页 |
3.1 概念模型 | 第2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3.2.1 在知识网络中,自我监控与中心度的关系假设 | 第28-29页 |
3.2.2 自我监控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假设 | 第29-30页 |
3.2.3 自我监控人格、中心度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假设 | 第30页 |
3.2.4 员工创造力、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30-31页 |
3.2.5 自我监控、创造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3-51页 |
4.1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 第33-34页 |
4.2 预调研 | 第34-40页 |
4.2.1 小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页 |
4.2.2 预调研问卷信度分析 | 第34-37页 |
4.2.3 预调研问卷效度分析 | 第37-40页 |
4.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40页 |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4页 |
4.4.1 样本特征描述 | 第40-41页 |
4.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4.5 问卷信度分析 | 第44-47页 |
4.5.1 自我监控的信度分析 | 第44页 |
4.5.2 创造力的信度分析 | 第44页 |
4.5.3 创新氛围的信度分析 | 第44页 |
4.5.4 创新绩效的信度分析 | 第44-47页 |
4.6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47-49页 |
4.6.1 内容效度分析 | 第47页 |
4.6.2 结构效度分析 | 第47-49页 |
4.7 聚合检验 | 第4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第51-59页 |
5.1 相关分析 | 第51页 |
5.2 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5.2.1 自我监控和中心度的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5.2.2 自我监控和创造力的回归分析 | 第53页 |
5.3 中心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53-55页 |
5.4 创造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55页 |
5.5 创新氛围的跨层次调节作用检验 | 第55-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4页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1.1 中心度的中介效应 | 第59-60页 |
6.1.2 创造力的中介效应 | 第60页 |
6.2 本研究的现实启示 | 第60-62页 |
6.3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6.3.1 研究局限性 | 第62页 |
6.3.2 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