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第12页
        (二)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特征第12-13页
        (三)地理课程改革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求第13页
        (四)研学旅行实施现状亟待改进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第14页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第14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14-15页
        (四)有利于彰显地理学科价值第15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18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28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地理实践力第18-19页
        (二)研学旅行第19页
    二、理论基础第19-21页
        (一)建构主义理论第19-20页
        (二)自主学习理论第20页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0页
        (四)生活教育理论第20-21页
    三、研究现状第21-2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3-27页
    四、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调查第28-40页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第28-29页
        (一)教师调查问卷第28-29页
        (二)学生调查问卷第29页
    二、问卷实施与整理第29-30页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第29页
        (二)问卷的实施第29-30页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0-37页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0-34页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4-36页
        (三)小结第36-37页
    四、调查结论第37-40页
        (一)研学旅行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研学产品不完善第37页
        (二)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参与度较低第37-38页
        (三)客观条件造成的阻力较大,研学旅行难以推广实施第38页
        (四)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与学校教育脱节第38-40页
第四章 促进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对策第40-44页
    一、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政策落实第40-41页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第40页
        (二)在研学旅行中实施素质教育第40-41页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第41-42页
        (一)紧扣地理课程标准,设计研学课程第41-42页
        (二)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研学课程第42页
    三、改善客观条件,搭建研学平台第42-44页
        (一)解决资金、安全等家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第42-43页
        (二)结合旅行社开发研学旅行资源第43-44页
第五章 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案例第44-50页
    一、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原则第44-45页
        (一)生活性原则第44页
        (二)科学性原则第44-45页
        (三)普适性原则第45页
    二、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案例第45-48页
        (一)背景知识介绍第45-46页
        (二)确立研学主题第46页
        (三)初步探究问题第46-47页
        (四)研学旅行实施过程第47-48页
    三、对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思考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语第50-52页
    一、主要结论第50-51页
        (一)大部分学校对研学旅行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第50页
        (二)研学旅行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效显著第50-51页
        (三)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应紧扣课标要求第51页
    二、创新之处第51页
    三、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A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施调查问卷(教师卷)第56-58页
附录B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施调查问卷(学生卷)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郑州市部分高中为例
下一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一地理学困生转化研究--以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