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1-13页 |
1.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1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译法探微 | 第13-37页 |
1.1 直译法——精华欲掩料应难 | 第14-21页 |
1.1.1 文化多样性 | 第14-17页 |
1.1.2 文化共通性 | 第17-21页 |
1.2 转换法——借得梅花一缕魂 | 第21-25页 |
1.2.1 文化冲突 | 第21-23页 |
1.2.2 情感共鸣 | 第23-25页 |
1.3 增译法——跳脱秋生腕底香 | 第25-32页 |
1.3.1 释义 | 第26-30页 |
1.3.2 创造 | 第30-32页 |
1.4 减译法——淡极始知花更艳 | 第32-37页 |
1.4.1 强调 | 第32-35页 |
1.4.2 简化 | 第35-37页 |
第2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文化溯源 | 第37-54页 |
2.1 中西文化意蕴相异的意象溯源 | 第37-47页 |
2.1.1 生物习性影响人类活动——以杜鹃意象、鹤意象为例 | 第38-42页 |
2.1.2 经济形态影响价值认知——以玉意象为例 | 第42-45页 |
2.1.3 文化传统影响神话形象塑造——以嫦娥意象为例 | 第45-47页 |
2.2 中西文化意蕴相近的意象溯源 | 第47-54页 |
2.2.1 自然属性影响传统观念——以桃李意象为例 | 第47-49页 |
2.2.2 自然现象的共同联想——以月意象为例 | 第49-52页 |
2.2.3 悲剧性形象的共通——以湘妃意象为例 | 第52-54页 |
第3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启示 | 第54-61页 |
3.1 霍克思译文特色成因及评价 | 第54-57页 |
3.2 读者关照视野对译作推广的作用 | 第57-59页 |
3.3 霍克思译本《红楼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