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2页
    1.1 问题提出第10页
        1.1.1 现状要求第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第12-15页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2页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构第12-13页
        2.1.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3-14页
        2.1.4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第14-15页
    2.2 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第15-17页
        2.2.1 亲子关系的概念第15页
        2.2.2 亲子关系的主要观点第15-16页
        2.2.3 亲子关系的测量第16页
        2.2.4 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3 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第17-22页
        2.3.1 心理健康的界定第17页
        2.3.2 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第17-18页
        2.3.3 心理健康的测量第18-19页
        2.3.4 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2-26页
    3.1 被试的选取第22-23页
    3.2 研究工具第23页
        3.2.1 父母教养方式( EMBU)问卷第23页
        3.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第23页
        3.2.3 亲子关系问卷第23页
    3.3 研究的目的第23-24页
    3.4 研究的假设第24页
    3.5 统计分析方法第24-26页
第四章 结果分析第26-36页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6-30页
        4.1.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状况第26-27页
        4.1.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及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分析第27-30页
    4.2 相关与回归分析第30-33页
        4.2.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第30-31页
        4.2.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第31-33页
    4.3 中介作用分析第33-36页
第五章 讨论第36-40页
    5.1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第36-37页
        5.1.1 不同性别的特点第36页
        5.1.2 年级差异的特点第36页
        5.1.3 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特点第36-37页
    5.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第37页
    5.3 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第37-4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40-42页
    6.1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第40页
    6.2 对教育方面的启示第40页
    6.3 研究的不足第40-41页
    6.4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48页
附录B 问卷调查第48-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机制研究
下一篇:自闭症幼儿情绪识别能力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