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1.1 现状要求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构 | 第12-13页 |
2.1.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13-14页 |
2.1.4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2.1 亲子关系的概念 | 第15页 |
2.2.2 亲子关系的主要观点 | 第15-16页 |
2.2.3 亲子关系的测量 | 第16页 |
2.2.4 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3 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2.3.1 心理健康的界定 | 第17页 |
2.3.2 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 | 第17-18页 |
2.3.3 心理健康的测量 | 第18-19页 |
2.3.4 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3.1 被试的选取 | 第22-23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3.2.1 父母教养方式( EMBU)问卷 | 第23页 |
3.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 | 第23页 |
3.2.3 亲子关系问卷 | 第23页 |
3.3 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3.4 研究的假设 | 第24页 |
3.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第26-36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6-30页 |
4.1.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状况 | 第26-27页 |
4.1.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及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分析 | 第27-30页 |
4.2 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30-33页 |
4.2.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 | 第30-31页 |
4.2.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 | 第31-33页 |
4.3 中介作用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6-40页 |
5.1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 | 第36-37页 |
5.1.1 不同性别的特点 | 第36页 |
5.1.2 年级差异的特点 | 第36页 |
5.1.3 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特点 | 第36-37页 |
5.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 第37页 |
5.3 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 | 第37-4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0-42页 |
6.1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第40页 |
6.2 对教育方面的启示 | 第40页 |
6.3 研究的不足 | 第40-41页 |
6.4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附录B 问卷调查 | 第48-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