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群体知识建构模式探究--以上外“跨文化交际”慕课为例
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一)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14-16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9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一、学习理论 | 第23-28页 |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23页 |
(二)交互学习理论 | 第23-28页 |
二、知识建构理论 | 第28-34页 |
(一)知识建构的概念与原则 | 第28-32页 |
(二)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4-4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34-36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36页 |
三、内容分析 | 第36-48页 |
(一)筛选有效样本 | 第36-38页 |
(二)明确分析单元 | 第38-41页 |
(三)选取分析对象 | 第41-44页 |
(四)确定编码方案 | 第44-46页 |
(五)检测编码一致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一、编码统计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一)总体编码结果 | 第48-50页 |
(二)高低交互的编码结果比较 | 第50-52页 |
二、知识建构各维度案例分析 | 第52-59页 |
(一)观点分享维度案例分析 | 第53-54页 |
(二)意义协商维度案例分析 | 第54-55页 |
(三)深入加工维度案例分析 | 第55-56页 |
(四)共识反思维度案例分析 | 第56-59页 |
第五章 模型与策略 | 第59-67页 |
一、慕课中的群体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 第59-61页 |
二、知识建构进阶教学设计策略 | 第61-67页 |
(一)观点激发策略 | 第61-62页 |
(二)对话形成策略 | 第62-63页 |
(三)讨论推进策略 | 第63-65页 |
(四)共识整合策略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一、创新点与小结 | 第67页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