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传统课堂+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缘起第14-15页
    三、研究目的与问题第15页
    四、论文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第17-31页
    一、概念界定第17-19页
        (一)混合式教学第17-18页
        (二)慕课第18-19页
        (三)教学模式第19页
    二、理论基础第19-23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类第19-20页
        (二)社会化学习理论第20-21页
        (三)学习理论第21-22页
        (四)教学设计理论第22-23页
    三、研究现状第23-31页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第23-25页
        (二)慕课研究现状第25-27页
        (三)慕课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第27-31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第31-40页
    一、研究概况第31页
    二、研究问题第31页
    三、研究目的与假设第31-32页
    四、研究对象第32-33页
    五、研究方法第33-36页
        (一)实验研究法第33-35页
        (二)其他研究方法第35-36页
    六、研究工具第36-38页
        (一)调查问卷第36-38页
        (二)访谈提纲第38页
        (三)观察记录第38页
    七、研究数据收集第38-40页
        (一)问卷数据第38-39页
        (二)访谈与观察数据第39-40页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第40-61页
    一、前期分析第40-55页
        (一)学习者分析第40-50页
        (二)学习需求分析第50-51页
        (三)教学环境分析第51页
        (四)教学目标分析第51-53页
        (五)教学内容分析第53-55页
    二、教学设计第55-61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第55-56页
        (二)学习活动设计第56-58页
        (三)教学评价设计第58-59页
        (四)学习环境设计第59-60页
        (五)学习支持设计第60-61页
第五章 教学实施与评价第61-87页
    一、教学实验第61-74页
        (一)实验前准备第61-62页
        (二)实验实施方案第62-67页
        (三)实验实施过程第67-74页
    二、教学评价第74-87页
        (一)问卷数据分析第74-82页
        (二)观察与访谈数据分析第82-87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第87-91页
    一、研究结论第87-89页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附录第94-110页
    附录1:《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学生调查问卷第94-96页
    附录2:Questionnaire to Student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第96-98页
    附录3:《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教师访谈提纲第98-99页
    附录4:跨文化敏感度等级表第99-101页
    附录5:InterculturalSensitivityScale第101-103页
    附录6:Futurelearn慕课平台操作指南(中英文版)第103-104页
    附录7:《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反馈调查问卷第104-106页
    附录 8:Reaction Sheet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第106-108页
    附录9:《跨文化交际》课程实验后学生访谈提纲第108-109页
    附录10:《跨文化交际》课程实验后教师访谈提纲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文字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慕课的群体知识建构模式探究--以上外“跨文化交际”慕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