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页 |
0.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0.3.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0.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0.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0.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5.1 区域地理的学习要求 | 第12页 |
0.5.2 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 | 第12-13页 |
0.5.3 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 第15-19页 |
1.1 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界定基础 | 第15-17页 |
1.1.1 国内外课标有关区域认知的内容 | 第15-16页 |
1.1.2 相关文献对区域认知素养的分析 | 第16-17页 |
1.2 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和组成要素 | 第17-19页 |
1.2.1 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 | 第17页 |
1.2.2 区域认知素养的组成要素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测试试卷分析 | 第19-29页 |
2.1 分析对象和评价方法 | 第19页 |
2.2 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认知”知识点梳理(以人教版为例) | 第19-21页 |
2.3 试卷合理性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三章 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现状分析 | 第29-47页 |
3.1 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现状 | 第29-32页 |
3.1.1 考试总体表现 | 第29页 |
3.1.2 不同分数段人数百分比 | 第29-31页 |
3.1.3 区域认知各组成部分得分率 | 第31-32页 |
3.2 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41页 |
3.2.1 答题情况反映的问题 | 第33-39页 |
3.2.2 不同类型学校学业质量水平差异 | 第39-40页 |
3.2.3 中学生学业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 | 第40-41页 |
3.3 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1-47页 |
3.3.1 应试教育的思想控制着课堂,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第41-42页 |
3.3.2 忽视“课标本位”,部分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 第42页 |
3.3.3 教学缺乏技巧,忽视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 | 第42-43页 |
3.3.4 不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 | 第43页 |
3.3.5 课堂评价较为单一,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 第43-47页 |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 | 第47-59页 |
4.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 第47-49页 |
4.1.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47页 |
4.1.3 立足实践,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第47-49页 |
4.2 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主题教研,是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途径 | 第49-51页 |
4.2.1 重视对新课标的分析与理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 第49-50页 |
4.2.2 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50页 |
4.2.3 注重基于标准达成的区域地理课堂评价 | 第50-51页 |
4.3 简化内容,整合框架,构建区域地理认知结构 | 第51-53页 |
4.3.1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 第51页 |
4.3.2 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优化认知结构 | 第51-52页 |
4.3.3 板书设计体现认知结构的构建 | 第52-53页 |
4.4 运用“授之以渔”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 第53-55页 |
4.4.1 充分利用地图,训练学生的空间定位和表达能力 | 第53页 |
4.4.2 抓住主导因素,用建模的方式来描述地理特征 | 第53-54页 |
4.4.3 注重区域比较,探究区域的联系与差异 | 第54-55页 |
4.5 构建“多元化”地理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55-59页 |
4.5.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55-56页 |
4.5.2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 第56-58页 |
4.5.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附录1 2015-2016下初中地理期末试卷 | 第61-67页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