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罗荣渠现代化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以人教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7-11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2 罗荣渠现代化史观第13-23页
    2.1 基本理论第13-16页
        2.1.1 现代化的含义第13页
        2.1.2 现代化的动力论第13-14页
        2.1.3 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第14-16页
    2.2 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论第16-17页
        2.2.1 社会的微变与巨变第16页
        2.2.2 内源型现代化和外源型现代化第16-17页
    2.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论第17-23页
        2.3.1 “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史”范式第17-18页
        2.3.2 近代社会变革的四条线索第18-20页
        2.3.3 现代化三大模式的转换第20-23页
3 高中历史教学与现代化史观第23-30页
    3.1 高中历史教学传统史观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3-24页
    3.2 新课程标准中现代化史观体现第24-25页
        3.2.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第24页
        3.2.2 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第24-25页
    3.3 人教版教材中国近代以来思想史的编写与现代化史观第25-27页
        3.3.1 人教版教材编写特点第25-27页
        3.3.2 确立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主线第27页
    3.4 近年来高考题中现代化史观的体现第27-30页
4 现代化史观下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教学设计第30-45页
    4.1 现代化史观教学理念的确立第30-32页
        4.1.1 中国现代化框架的构建第30-31页
        4.1.2 中国思想现代化的脉络第31-32页
    4.2 学情分析第32页
    4.3 教学目标的确立第32-33页
    4.4 教学重难点第33-34页
        4.4.1 教学重点第33页
        4.4.2 教学难点第33-34页
    4.5 教学过程第34-42页
        4.5.1 “取舍之间”—现代化思想的兴起第34-37页
        4.5.2 “革命与反思”—现代化思想的第一次转换第37-39页
        4.5.3 “两条道路的抉择”—现代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第39-41页
        4.5.4 “改变自己,走向世界”—现代化思想的第三次转折第41-42页
    4.6 教学评价第42-45页
        4.6.1 教学评价的思路第42-43页
        4.6.2 教学评价的方法第43-44页
        4.6.3 教学效果评价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自我监控现状调查和教学启示
下一篇: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的司法认定--以某区人民法院2012年度相关判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