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思维导图 | 第21页 |
2.1.2 概念图 | 第21-22页 |
2.1.3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 | 第22-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2.2.3 脑科学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构建与教学应用 | 第29-55页 |
3.1 思维导图构建的方法 | 第29-31页 |
3.1.1 思维导图的结构 | 第29-30页 |
3.1.2 思维导图的绘制 | 第30-31页 |
3.2 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类型 | 第31-53页 |
3.2.1 “节”型 | 第31-38页 |
3.2.2 “章”型 | 第38-44页 |
3.2.3 “专题”型 | 第44-50页 |
3.2.4 “整体”型 | 第50-53页 |
3.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注意事项 | 第53-55页 |
第4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实践效果 | 第55-73页 |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分析 | 第55-61页 |
4.1.1 前测地理学习成绩 | 第55-57页 |
4.1.2 中测地理学习成绩 | 第57-58页 |
4.1.3 后测地理学习成绩 | 第58-60页 |
4.1.4 三次测试的纵向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2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 第61-69页 |
4.2.1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程度 | 第61-63页 |
4.2.2 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 | 第63-65页 |
4.2.3 实验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运用 | 第65-69页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4.3.1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 | 第70页 |
4.3.2 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应 | 第70-73页 |
第5章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 | 第73-77页 |
5.1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5.1.1 效率不高 | 第73页 |
5.1.2 流于形式 | 第73页 |
5.1.3 教师依赖 | 第73-74页 |
5.1.4 抵触情绪 | 第74页 |
5.2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 | 第74-77页 |
5.2.1 把握绘画规则 | 第74-75页 |
5.2.2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第75页 |
5.2.3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 第75页 |
5.2.4 注意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 | 第75-76页 |
5.2.5 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109页 |
附录一: 前测试卷 | 第85-93页 |
附录二: 中测试卷 | 第93-99页 |
附录三: 后测试卷 | 第99-107页 |
附录四: 高中学生调查问卷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