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外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2.1.1 微课 | 第16-18页 |
| 2.1.2 教育技术能力 | 第18页 |
| 2.1.3 培养模式 | 第18-19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 2.2.2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 2.2.3 学习动机理论 | 第20-21页 |
| 2.2.4 教师专业化 | 第21页 |
| 2.2.5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第21-23页 |
| 第3章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5页 |
|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概述 | 第23页 |
| 3.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3-33页 |
| 3.2.1“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3.2.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3.2.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3.3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33-35页 |
| 第4章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 第35-49页 |
| 4.1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理念 | 第36-37页 |
| 4.2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 第37-39页 |
| 4.2.1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 | 第37-38页 |
| 4.2.2 确立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 第38-39页 |
| 4.3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 | 第39-46页 |
| 4.3.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 第39-40页 |
| 4.3.2 将微课引入课程教学以革新传统教学方式 | 第40-44页 |
| 4.3.3 在课程教学以外指导师范生进行学科微课的制作 | 第44-45页 |
| 4.3.4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训练 | 第45-46页 |
| 4.4 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 第46-49页 |
| 4.4.1 明确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评价维度 | 第46-47页 |
| 4.4.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 第47-49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 5.1 研究过程及结论 | 第49页 |
| 5.2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49-50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7页 |
| 附录I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 附录II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第53-55页 |
| 附录III 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进行的访谈提纲 | 第55页 |
| 附录IV 学科微课评定量表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即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