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再、还、也、又”与英语相应副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13-25页 |
2.1 现代汉语“再、还、也、又”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13-21页 |
2.1.1 基本义 | 第13-14页 |
2.1.2 语法功能 | 第14-16页 |
2.1.3 语用功能 | 第16-19页 |
2.1.4 几组“重复义”词组的辨析 | 第19-21页 |
2.2 英语相应副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1-25页 |
2.2.1 again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2页 |
2.2.2 also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2页 |
2.2.3 too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2-23页 |
2.2.4 either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3-24页 |
2.2.5 as well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再、还、也、又”与英语相应副词的对比分析 | 第25-35页 |
3.1 《廊桥遗梦》中“再”“还”“也”“又”的使用统计 | 第25-26页 |
3.2 现代汉语“再”与英语相应副词 | 第26-27页 |
3.2.1 “再”与“again” | 第26-27页 |
3.2.2 “再”与其它 | 第27页 |
3.3 现代汉语“还”与英语相应副词 | 第27-28页 |
3.3.1 “还”与“either” | 第27-28页 |
3.3.2 “还”与其它 | 第28页 |
3.4 现代汉语“也”与英语相应副词 | 第28-31页 |
3.4.1 “也”与“either” | 第28-29页 |
3.4.2 “也”与“too” | 第29页 |
3.4.3 “也”与“as well” | 第29-30页 |
3.4.4 “也”与“also” | 第30页 |
3.4.5 “也”与其它 | 第30-31页 |
3.5 现代汉语“又”与英语相应副词 | 第31-35页 |
3.5.1 “又”与“again” | 第31-32页 |
3.5.2 “又”与其它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现代汉语“再、还、也、又”的习得偏误及原因 | 第35-47页 |
4.1 母语英语者产生的偏误 | 第35-43页 |
4.1.1 现代汉语“再”的偏误及原因 | 第36-38页 |
4.1.2 现代汉语“还”的偏误及原因 | 第38-40页 |
4.1.3 现代汉语“也”的偏误及原因 | 第40-42页 |
4.1.4 现代汉语“又”的偏误及原因 | 第42-43页 |
4.2 原因总结 | 第43-47页 |
4.2.1 内在原因 | 第43-45页 |
4.2.2 外部原因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现代汉语“再、还、也、又”的对外汉语教学 | 第47-51页 |
5.1 加强本体研究 | 第47-48页 |
5.2 改进教材编写 | 第48-49页 |
5.2.1 提高释义准确性 | 第48页 |
5.2.2 加强针对性练习 | 第48-49页 |
5.3 提升教师水平 | 第49-51页 |
5.3.1 提高知识水平 | 第49-50页 |
5.3.2 完善教学策略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