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汉英同声传译中多项列举成分对学生译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致谢第6-11页
第1章 导言第11-12页
第2章 理论框架第12-18页
    2.1 本章概述第12页
    2.2 理论框架第12-14页
        2.2.1 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第12-13页
        2.2.2 问题诱因第13-14页
        2.2.3 失误序列第14页
    2.3 多项列举第14-16页
        2.3.1 多项列举的定义第14-15页
        2.3.2 多项列举成分的分类第15-16页
    2.4 文献综述第16-17页
    2.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18-21页
    3.1 本章概述第18页
    3.2 实验目的第18页
    3.3 实验设计第18-20页
        3.3.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3.3.2 实验对象第19-20页
    3.4 实验操作过程第20页
    3.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4章 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第21-34页
    4.1 本章概述第21页
    4.2 评判标准的制定第21-22页
    4.3 实验结果统计第22-25页
    4.4 定量分析第25-32页
        4.4.1 实验对象失误情况的定量分析第25-27页
        4.4.2 不同类别的多项列举成分的翻译情况比较第27-29页
        4.4.3 同一类别的多项列举成分的翻译情况比较第29-30页
        4.4.4 使用策略的定量分析第30-32页
    4.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5章 实验结果的定性分析第34-45页
    5.1 本章概述第34页
    5.2 影响汉英同传中多项列举成分翻译质量的因素第34-39页
        5.2.1 列举子项的多少第34-35页
        5.2.2 词性的影响第35-36页
        5.2.3 信息的密集程度第36页
        5.2.4 重复性列举、近义词列举第36-38页
        5.2.5 列举项目在语段中的位置第38页
        5.2.6 背景知识第38-39页
    5.3 汉英同声传译中多项列举成分的处理策略及实例分析第39-44页
        5.3.1 省略第39-40页
        5.3.2 概括第40-41页
        5.3.3 转换第41-42页
        5.3.4 简化第42-43页
        5.3.5 应对策略总结第43-44页
    5.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附录1 实验材料全文第48-51页
附录2 实验笔录第51-76页
附录3 回访问题提纲第76-77页
附录4 三位评分人的原始评分记录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留学生汉语听力学习元认知策略研究
下一篇:从译者主体性对比分析《飞鸟集》三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