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可行性分析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地理信息 | 第16页 |
2.1.2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 | 第16页 |
2.1.3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7页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第17页 |
2.2.3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2.2.4 经验之塔理论 | 第18-19页 |
第3章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9-30页 |
3.1 调查概况 | 第19页 |
3.2 调查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3.2.1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第19-25页 |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3.3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3.3.1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3.3.2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第4章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30-41页 |
4.1 构建牢固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基础知识 | 第30-31页 |
4.1.1 落实主干知识,弄清基本原理的规律 | 第30页 |
4.1.2 理清知识的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 第30-31页 |
4.2 强化审题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 第31-34页 |
4.2.1 增强审题意识 | 第31-32页 |
4.2.2 优化审题方法 | 第32-34页 |
4.3 强化读图训练,提高图文转化能力 | 第34-36页 |
4.4 掌握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 | 第36-37页 |
4.4.1 增强信息提取意识 | 第36页 |
4.4.2 强化专题训练 | 第36-37页 |
4.5 激活思维灵活性,加强知识迁移的能力 | 第37-40页 |
4.5.1 利用思维导图,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 第37-38页 |
4.5.2 打破“思维定式”,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第38-40页 |
4.6 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第40-41页 |
4.6.1 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 第40页 |
4.6.2 克服粗心大意的个性特征 | 第40-41页 |
第5章 培养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 第41-52页 |
5.1 教学理念 | 第41页 |
5.2 考核目标分析 | 第41页 |
5.3 学情分析 | 第41页 |
5.4 教学目标 | 第41页 |
5.4.1 知识与技能 | 第41页 |
5.4.2 过程与方法 | 第41页 |
5.4.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41页 |
5.5 教学过程 | 第41-50页 |
5.6 教学反思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2-53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 第55-59页 |
附录B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