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酿酒葡萄废弃物开发利用现状 | 第13页 |
1.2 芪类化合物简介 | 第13-14页 |
1.3 芪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 | 第14-17页 |
1.3.1 芪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14-15页 |
1.3.2 芪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15-16页 |
1.3.3 芪类化合物的抗微生物活性 | 第16页 |
1.3.4 芪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 第16页 |
1.3.5 芪类化合物的心脏保护作用 | 第16-17页 |
1.3.6 芪类化合物抗老年痴呆作用 | 第17页 |
1.4 芪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概述 | 第17-20页 |
1.4.1 体外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1.4.2 体内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疆酿酒葡萄中芪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 第20-31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新疆酿酒葡萄茎中芪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1页 |
2.3.2 新疆酿酒葡萄茎中芪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2.3.3 新疆酿酒葡萄芪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2-23页 |
2.4 结果和讨论 | 第23-30页 |
2.4.1 5种芪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3-25页 |
2.4.2 5种芪类化合物的质谱分析 | 第25-26页 |
2.4.3 5种芪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6-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疆酿酒葡萄中芪类化合物的体外化学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1-40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3.1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 第32页 |
3.3.2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 第32-33页 |
3.3.3 还原力实验 | 第33-34页 |
3.3.4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34-39页 |
3.4.1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 第34-36页 |
3.4.2 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 第36-38页 |
3.4.3 还原力能力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新疆酿酒葡萄茎中芪类化合物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0-47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4.2.1 细胞 | 第40页 |
4.2.2 试剂 | 第40页 |
4.2.3 仪器 | 第40-4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4.3.1 细胞复苏 | 第41页 |
4.3.2 细胞传代 | 第41页 |
4.3.3 细胞冻存 | 第41页 |
4.3.4 样品配制 | 第41-42页 |
4.3.5 细胞分组处理方法 | 第42页 |
4.3.6 细胞抗氧化活性实验(CAA) | 第42页 |
4.3.7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4.4 结果和讨论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7-54页 |
5.1 前言 | 第47页 |
5.2 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5.3.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冻存 | 第47页 |
5.3.2 细胞分组处理方法 | 第47页 |
5.3.3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5.3.4 cDNA的合成 | 第48-49页 |
5.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5.3.6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5.4 结果和讨论 | 第50-53页 |
5.4.1 5种芪类化合物对ABAP致损Hep G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2 5种芪类化合物对ABAP致损Hep G2细胞氧化应激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