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大肠杆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及代谢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2页
    1.1 L-丝氨酸简介第12页
        1.1.1 L-丝氨酸的发现第12页
        1.1.2 L-丝氨酸的性质第12页
    1.2 L-丝氨酸应用及生产第12-14页
        1.2.1 L-丝氨酸的应用第12-13页
        1.2.2 L-丝氨酸的生产现状第13-14页
    1.3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代谢途径第14-17页
        1.3.1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合成途径第14-15页
        1.3.2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降解途径第15-16页
        1.3.3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转运(吸收)途径第16-17页
    1.4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研究背景及代谢工程改造第17-20页
        1.4.1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研究背景第17-18页
        1.4.2 微生物产L-丝氨酸的代谢工程改造第18-20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6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6页
        2.1.1 实验菌株第22-23页
        2.1.2 实验质粒第23-24页
        2.1.3 实验引物第24页
        2.1.4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5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1.6 实验培养基及溶液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2.1 细菌基因组及质粒的提取和DNA纯化第26-27页
        2.2.2 PCR反应第27-28页
        2.2.3 载体构建第28-30页
        2.2.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0-31页
        2.2.5 基因缺陷型菌株的构建第31页
        2.2.6 L-丝氨酸吸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31-32页
        2.2.7 发酵实验第32页
        2.2.8 样品衍生化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4-49页
    3.1 L-丝氨酸吸收基因三缺陷及四缺陷菌的构建第34-36页
    3.2 吸收基因缺陷菌株的L-丝氨酸吸收活性实验第36-41页
        3.2.1 单基因缺陷菌株的L-丝氨酸吸收活性实验第36页
        3.2.2 双基因缺陷菌株的L-丝氨酸吸收活性实验第36-37页
        3.2.3 三基因缺陷菌株的L-丝氨酸吸收活性实验第37-38页
        3.2.4 四基因缺陷菌株的L-丝氨酸吸收活性实验第38-39页
        3.2.5 吸收基因缺陷对菌株L-丝氨酸吸收活性的影响第39-41页
    3.3 L-丝氨酸吸收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3页
        3.3.1 L-丝氨酸吸收基因的克隆第41-42页
        3.3.2 L-丝氨酸吸收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表达第42-43页
    3.4 吸收基因过表达对菌株L-丝氨酸吸收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3.5 L-丝氨酸吸收基因多基因缺陷菌的摇瓶发酵实验第44-49页
        3.5.1 双基因缺陷菌的摇瓶发酵实验第44-46页
        3.5.2 三基因缺陷菌的摇瓶发酵实验第46-47页
        3.5.3 四基因缺陷菌的摇瓶发酵实验第47-4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4.1 结论第49-50页
    4.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酿酒葡萄中芪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抗氧化研究
下一篇: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南方番茄病毒互作的功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