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 绪论 | 第18-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现实背景 | 第18-19页 |
·理论背景 | 第19-20页 |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关键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焦点企业定义 | 第21页 |
·网络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自组织内涵界定 | 第22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 第22-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结构安排 | 第24-2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7-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54页 |
·有关集群及集群风险的基本理论 | 第29-38页 |
·集群类型分类 | 第30-32页 |
·集群风险类型 | 第32-33页 |
·焦点企业与集群风险 | 第33-34页 |
·网络结构与集群风险 | 第34-36页 |
·集群风险演化研究 | 第36-38页 |
·有关自组织的基本理论 | 第38-42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38-39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39-40页 |
·混沌学理论 | 第40-41页 |
·突变理论 | 第41页 |
·自组织理论框架 | 第41-42页 |
·有关集群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42-49页 |
·复杂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复杂网络的传播机理与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复杂网络的相继故障 | 第46-48页 |
·集群网络与网络理论研究 | 第48-49页 |
·有关集群风险治理和创业的基本理论 | 第49-51页 |
·公司创业的内涵 | 第49-50页 |
·公司创业的类型 | 第50页 |
·公司创业的政策 | 第50-51页 |
·理论评述 | 第51-54页 |
3 集群风险自组织理论建构的探索式多案例研究 | 第54-70页 |
·研究取向 | 第54-55页 |
·研究设计 | 第55-56页 |
·研究样本 | 第55-56页 |
·分析单元 | 第56页 |
·数据收集 | 第56页 |
·案例分析 | 第56-66页 |
·浙江平湖光机电:中卫型企业集群 | 第56-60页 |
·浙江绍兴纺织:市场型企业集群 | 第60-63页 |
·浙江建德化工:混合网络型企业集群 | 第63-66页 |
·研究讨论 | 第66-69页 |
·集群风险自组织理论建构 | 第66-68页 |
·集群风险自组织间断非平衡性探索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4 焦点企业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集群风险:关系机理与分层假设 | 第70-83页 |
·焦点企业网络能力 | 第70-76页 |
·集群企业网络能力的提出 | 第70-72页 |
·焦点企业网络能力的构建 | 第72-76页 |
·焦点企业网络能力与网络结构的关系 | 第76-79页 |
·网络规划管理能力与网络结构 | 第76-77页 |
·网络配置管理能力与网络结构 | 第77-78页 |
·网络关系管理能力与网络结构 | 第78-79页 |
·网络结构与集群风险的关系 | 第79-82页 |
·网络中心度与集群风险鲁棒性 | 第79-80页 |
·关系适应性与集群风险鲁棒性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5 焦点企业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集群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83-107页 |
·问卷设计 | 第83-86页 |
·问卷的内容 | 第83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83-84页 |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第84-86页 |
·变量设计及测度指标 | 第86-89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86-87页 |
·解释变量 | 第87-89页 |
·中介变量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89-91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 第90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90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第90-91页 |
·实证研究 | 第91-10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1-94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94-99页 |
·基于SEM的实证研究 | 第99-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6 集群风险自组织行为演化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 | 第107-119页 |
·集群网络结构与集群风险 | 第108-111页 |
·三种类型集群及其网络结构 | 第108-109页 |
·两种集群风险的攻击实质 | 第109页 |
·三类集群对风险的鲁棒性分析 | 第109-111页 |
·集群仿真模型的研究设计 | 第111-115页 |
·相关属性指标 | 第111-112页 |
·研究模型构建 | 第112-115页 |
·集群风险自组织行为演化仿真模拟 | 第115-118页 |
·模型演化仿真模拟 | 第116页 |
·集群风险自组织行为演化分析 | 第116-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7 集群风险治理及升级:企业创业视角 | 第119-129页 |
·研究设计 | 第119-120页 |
·研究样本 | 第119-120页 |
·分析单元 | 第120页 |
·数据收集 | 第120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120-123页 |
·浙江乐清工业电器集群 | 第121页 |
·浙江长兴蓄电池集群 | 第121-122页 |
·浙江海宁皮革集群 | 第122-123页 |
·集群跨层面升级理论框架 | 第123-126页 |
·初始状态(T1) | 第123页 |
·企业升级期(T2) | 第123-126页 |
·研究讨论 | 第126-128页 |
·企业层面升级逻辑 | 第127-128页 |
·集群层面升级逻辑 | 第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6页 |
·研究结论 | 第129-131页 |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31-133页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附录1:部分仿真程序 | 第148-154页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154-157页 |
附录3: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