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赵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5页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赵文化概述第16-28页
    2.1 赵文化的内涵第16-17页
        2.1.1 赵文化的具体内涵第16页
        2.1.2 赵文化的上限和下限第16-17页
        2.1.3 赵文化的外延第17页
    2.2 赵文化的研究主题第17-22页
        2.2.1 赵国古都研究第17-18页
        2.2.2 赵国人物研究第18-20页
        2.2.3 赵国民风民俗研究第20页
        2.2.4 赵国成语典故研究第20-22页
    2.3 赵文化的特质第22-25页
        2.3.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第22-23页
        2.3.2 人“最为天下贵”的人本特质第23页
        2.3.3“铁肩担道义”的重道义特质第23-24页
        2.3.4“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特质第24页
        2.3.5 有容乃大的“贵和尚中”特质第24-25页
        2.3.6 注重实用的“经世致用”特质第25页
    2.4 赵文化的基本精神第25-27页
        2.4.1 变革精神第25-26页
        2.4.2 法治精神第26页
        2.4.3 侠义精神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赵文化德育功能的表现及意义第28-36页
    3.1 赵文化是优质的德育资源第28-30页
        3.1.1 赵文化丰富了德育的内容第29页
        3.1.2 赵文化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第29-30页
        3.1.3 赵文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第30页
    3.2 赵文化所包含的德育元素第30-32页
        3.2.1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第31页
        3.2.2“重实尚学”的风尚第31页
        3.2.3 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第31页
        3.2.4 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第31-32页
    3.3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意义第32-34页
        3.3.1 对高校德育目标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32-33页
        3.3.2 有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第33-34页
        3.3.3 有利于个人形成完善的个人品质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充分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措施第36-48页
    4.1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基本原则第36-38页
        4.1.1 辩证性原则第36-37页
        4.1.2 开放性原则第37页
        4.1.3 针对性原则第37页
        4.1.4 创造性原则第37-38页
    4.2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保障措施第38-42页
        4.2.1 创办相关的研究机构第38-39页
        4.2.2 研究人员的培养第39-40页
        4.2.3 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第40-41页
        4.2.4 积极推进地方文化进课堂第41-42页
    4.3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第42-46页
        4.3.1 创新课堂教育形式第42-43页
        4.3.2 重视网络教育第43-44页
        4.3.3 进行实地考察第44页
        4.3.4 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第44-45页
        4.3.5 举办学术研讨会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F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平山地区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