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

产谷氨酸脱羧酶茶叶相关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 茶叶生物化学第10-11页
    2 茶叶功效与开发利用第11页
    3 黑茶的微生物酶促作用第11-12页
    4 黑茶的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第12页
    5 茯砖茶中的金花菌第12-13页
    6 谷氨酸脱羧酶(GAD)概述第13-15页
        6.1 GAD结构分析第13-14页
        6.2 GAD酶学性质第14页
        6.3 GAD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4-15页
        6.4 GAD与疾病第15页
    7 GABA概述第15-19页
        7.1 GABA理化性质及代谢第15-16页
        7.2 GABA生理功能第16-17页
        7.3 GABA检测方法第17-18页
        7.4 GABA的开发利用第18-19页
    8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2页
        8.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8.2 技术路线第20页
        8.3 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产谷氨酸脱羧酶茶叶相关真菌的筛选第22-32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2.1 供试菌株第22-23页
        2.2.2 培养基第23页
        2.2.3 主要试剂和酶第23页
        2.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3-24页
        2.2.5 主要试剂配制第24页
        2.2.6 产谷氨酸脱羧酶的颜色反应筛选第24-25页
        2.2.7 产谷氨酸脱羧酶的比色法复筛第25-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3.1 产谷氨酸脱羧酶的颜色反应初筛第26-28页
        2.3.2 产谷氨酸脱羧酶的比色法复筛第28-30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茶叶相关真菌胞外酶的平板检测第32-44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3.2.1 供试菌株第32-33页
        3.2.2 培养基第33页
        3.2.3 主要试剂第33-34页
        3.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4页
        3.2.5 菌种活化第34页
        3.2.6 摇瓶培养第34页
        3.2.7 粗酶液处理第34-35页
        3.2.8 氧化酶的平板检测第35页
        3.2.9 水解酶的平板检测第35-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3.3.1 粗酶液的选择第36-37页
        3.3.2 CSN-4胞外酶平板检测第37-38页
        3.3.3 LB-1胞外酶平板检测第38-39页
        3.3.4 LB-6胞外酶平板检测第39-40页
        3.3.5 LB-8胞外酶平板检测第40-4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1-44页
第四章 菌株LB-8产GAD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第44-56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4.2.1 供试菌株第44页
        4.2.2 培养基第44-45页
        4.2.3 主要试剂第45页
        4.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5页
        4.2.5 GABA的UPLC检测第45-48页
        4.2.6 菌株LB-8产GABA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第4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8-55页
        4.3.1 GABA标准曲线绘制第48-50页
        4.3.2 产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筛选第50-51页
        4.3.3 菌株LB-8发酵产γ-氨基丁酸响应面优化第51-55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菌株LB-8固体发酵对绿茶成分的影响第56-66页
    5.1 前言第5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5.2.1 供试菌株及茶叶第56页
        5.2.2 培养基第56-57页
        5.2.3 主要试剂第57页
        5.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7页
        5.2.5 菌种活化第57页
        5.2.6 菌株LB-8真菌孢子悬液的制备第57页
        5.2.7 LB-8菌株的茶叶发酵第57-58页
        5.2.8 菌株LB-8发酵后茶叶的成分分析第5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5.3.1 不同发酵时间后绿茶干物率第59-60页
        5.3.2 菌株发酵后茶多酚总量变化第60-61页
        5.3.3 菌株发酵后儿茶素变化第61页
        5.3.4 菌株LB-8发酵后茶氨酸变化第61-62页
        5.3.5 菌株发酵后茶色素变化第62-63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63-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70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82页
个人简历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定化聚磷菌薄片制备及其除磷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研究--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