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制备及其除磷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7-15页
绪论第15-31页
    一、水体富营养化及与磷的关系第15-18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及现状第15-17页
        1.2 磷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第17-18页
    二、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与存在形式第18-20页
        2.1 磷污染的来源第18-19页
        2.2 磷存在的形式第19-20页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20-21页
        3.1 破坏生态系统第20页
        3.2 破坏饮用水源第20-21页
        3.3 影响环境景观第21页
    四、富营养化的控制第21-22页
        4.1 外源营养物质控制第21页
        4.2 内源性营养物质控制第21-22页
    五、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第22-26页
        5.1 工程修复第22页
        5.2 物理修复第22-23页
        5.3 化学修复第23-24页
        5.4 生物修复第24-26页
    六、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第26-31页
        6.1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26-28页
        6.2 实验内容第28-29页
        6.3 技术路线第29-31页
第一章 重金属离子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1-43页
    第一节 材料第31-32页
        1.1.1 实验菌株第31页
        1.1.2 培养基第31-32页
        1.1.3 主要试剂第32页
        1.1.4 主要仪器第32页
    第二节 方法第32-34页
        1.2.1 聚磷菌LH4生长曲线与除磷效果的测定第32页
        1.2.2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配制第32-33页
        1.2.3 金属离子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第三节 结果第34-39页
        1.3.1 聚磷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4页
        1.3.2 Cr~(6+)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1.3.3 Cu~(2+)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1.3.4 Pb~(2+)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1.3.5 Mn~(2+)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7-38页
        1.3.6 Fe~(3+)对聚磷菌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第四节 讨论第39-42页
    第五节 小结第42-43页
第二章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制备与条件优化第43-63页
    第一节 材料第43-44页
        2.1.1 实验菌株第43-44页
        2.1.2 培养基第44页
        2.1.3 主要试剂第44页
        2.1.4 主要仪器第44页
    第二节 方法第44-50页
        2.2.1 总磷浓度测定第44-46页
        2.2.2 固定化薄片的制备第46页
        2.2.3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制备第46-47页
        2.2.4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性能测定第47-48页
        2.2.5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条件优化第48-50页
    第三节 结果第50-58页
        2.3.1 不同PVA浓度对固定化薄片的影响第50-52页
        2.3.2 SA浓度对固定化薄片的影响第52-54页
        2.3.3 薄片厚度的影响第54-56页
        2.3.4 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薄片的影响第56-57页
        2.3.5 菌量对固定化薄片的影响第57-58页
    第四节 讨论第58-61页
    第五节 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特性研究第63-75页
    第一节 材料第63-64页
        3.1.1 实验菌株第63页
        3.1.2 培养基第63页
        3.1.3 主要试剂第63页
        3.1.4 主要仪器第63-64页
    第二节 方法第64-66页
        3.2.1 TP测定方法第64页
        3.2.2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制备第64页
        3.2.3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特性研究第64-66页
    第三节 结果第66-72页
        3.3.1 保存时间对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影响第66-67页
        3.3.2 低温保存LH4菌株的除磷效果变化第67-68页
        3.3.3 保存液对固定化聚磷菌薄片除磷率的影响第68页
        3.3.4 初始磷浓度对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影响第68-69页
        3.3.5 重复应用对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影响第69-72页
    第四节 讨论第72-74页
    第五节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动态与静态除磷效果研究第75-87页
    第一节 材料第75-76页
        4.1.1 实验菌株第75页
        4.1.2 培养基第75页
        4.1.3 主要试剂第75-76页
        4.1.4 主要仪器第76页
    第二节 方法第76-78页
        4.2.1 测定方法第76页
        4.2.2 固定化聚磷菌薄片的制备第76页
        4.2.3 静态与动态处理人工污水第76-77页
        4.2.5 静态与动态处理生活污水第77-78页
    第三节 结果第78-83页
    第四节 讨论第83-85页
    第五节 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结论第87-91页
附录1第91-93页
附录2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个人简历第107-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的优化以及Trex1敲除小鼠的构建
下一篇:产谷氨酸脱羧酶茶叶相关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