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银行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影响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6-19页 |
| 第2章 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与综述 | 第19-35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19-23页 |
| ·工作压力的概念 | 第19-20页 |
| ·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20-22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22-23页 |
| ·工作压力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23-27页 |
| ·工作压力的基础理论 | 第24页 |
|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工作压力的结果 | 第25-27页 |
| ·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27-33页 |
| ·工作倦怠的基础理论 | 第27-28页 |
|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31-32页 |
| ·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 | 第32-33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模型 | 第33-34页 |
| ·工作倦怠过程模型 | 第33页 |
| ·压力-紧张-后果模型 | 第33-34页 |
| ·压力-倦怠关系模型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QI银行简介及其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状况 | 第35-41页 |
| ·QI银行基本情况 | 第35-39页 |
| ·QI银行及员工基本情况 | 第35-38页 |
| ·QI银行组织架构 | 第38-39页 |
| ·QI银行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状况 | 第39-40页 |
| ·QI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状况 | 第39页 |
| ·QI银行员工工作倦怠状况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41-67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假设 | 第41-44页 |
| ·关系模型 | 第41-42页 |
| ·研究假设 | 第42-44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问卷的设计 | 第44-45页 |
| ·工作压力问卷 | 第44页 |
| ·工作倦怠问卷 | 第44-45页 |
| ·问卷调查与样本分析 | 第45-47页 |
|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45-46页 |
| ·样本的客观性描述 | 第46-47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分析 | 第47-66页 |
| ·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47-50页 |
| ·描述性分析 | 第50-51页 |
|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51-63页 |
| ·相关分析 | 第63页 |
| ·回归分析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结论及应对建议 | 第67-75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结论 | 第67-69页 |
|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 第67-68页 |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应对建议 | 第69-73页 |
| ·组织方面 | 第69-72页 |
| ·个人方面 | 第72-73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3-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附录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