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泰乐霉素的应用 | 第9-10页 |
| ·泰乐霉素残留测定方法研究 | 第10-14页 |
| ·高效液相法 | 第10-11页 |
| ·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 | 第11-12页 |
| ·微生物效价法 | 第12-13页 |
| ·酶联免疫法 | 第13-14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14页 |
| ·泰乐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现状 | 第14页 |
| ·给药方式和取样 | 第14-15页 |
| ·泰乐霉素代谢规律研究 | 第15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2章 泰乐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16-2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16页 |
| ·主要溶剂配制 | 第16页 |
| ·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 ·水产品中泰乐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确定 | 第17-18页 |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17页 |
| ·质谱条件 | 第17页 |
| ·水产品中泰乐霉素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 ·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18-19页 |
| ·液相色谱及质谱条件的确定 | 第19-20页 |
| ·定性依据 | 第20-21页 |
| ·方法学验证结果 | 第2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液质联用法测定鲫鱼中泰乐霉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26-32页 |
| ·前言 | 第26页 |
|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 第26-27页 |
| ·A 类标准不确定度 | 第26页 |
| ·B 类标准不确定度 | 第26页 |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第26页 |
| ·扩展不确定度 | 第26-27页 |
| ·水产品中泰乐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第27-31页 |
|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 第27页 |
| ·被测量值的数学模型 | 第27页 |
| ·各分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27-30页 |
| ·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和扩展 | 第30-31页 |
| ·水产品中泰乐霉素含量的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报告 | 第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第4章 泰乐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代射动力学研究 | 第32-59页 |
| ·药浴代谢实验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样品采集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 ·利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的方法分析 | 第33-49页 |
| ·不同浓度的药浴条件下鲫鱼各器官泰乐霉素的代谢规律比较 | 第49-50页 |
| ·利用房室模型方法计算代谢动力学 | 第50-57页 |
| ·不同处理方法得出的代谢规律比较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课题总结和展望 | 第59-60页 |
| ·对本课题的总结 | 第59页 |
| ·实验不足和课题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