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1 氯硝柳胺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 2 氯硝柳胺的使用现状 | 第14-15页 |
| 3 氯硝柳胺的作用机理 | 第15页 |
| 4 氯硝柳胺的毒理学特征及危害 | 第15-18页 |
| ·氯硝柳胺的毒理学特征 | 第15-17页 |
| ·对鱼类的毒性研究 | 第15-16页 |
| ·对其他水生动物的毒性 | 第16页 |
| ·对部分两栖类的毒性 | 第16-17页 |
| ·氯硝柳胺的危害 | 第17-18页 |
| ·慢性毒性/致癌性数据 | 第17页 |
| ·致突变研究 | 第17-18页 |
| 5 氯硝柳胺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生物测定法 | 第18页 |
| ·滴定法 | 第18-19页 |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9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9-20页 |
| ·气相色谱法(GC) | 第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0-21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 第2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 | 第21页 |
| 6 氯硝柳胺药代动力学和消除规律研究 | 第21-22页 |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水产品中氯硝柳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的建立 | 第23-40页 |
| 1 材料 | 第23-25页 |
|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仪器原理 | 第23-24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4-25页 |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25-26页 |
| ·样品的提取净化 | 第26-27页 |
| ·样品提取 | 第26页 |
| ·不同样品净化方法的比较 | 第26-27页 |
| ·仪器方法 | 第27-28页 |
| ·色谱条件 | 第27-28页 |
| ·质谱分析条件 | 第28页 |
| ·基质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 ·定性定量分析 | 第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29-30页 |
| ·提取剂的选择 | 第30页 |
| ·pH的选择 | 第30页 |
| ·净化方式的选择 | 第30-32页 |
| ·溶解残留物最优溶液的选择 | 第32-33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3页 |
| ·流动相的梯度设置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4页 |
| ·色谱柱柱温的选择 | 第34页 |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 ·定量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 ·NIC测定方法的评价 | 第36-39页 |
| ·工作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 第36-37页 |
| ·线性范围、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37页 |
| ·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 | 第37-39页 |
| 4.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水产用氯硝柳胺粉对斑点叉尾鮰安全浓度的研究 | 第40-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 ·方法 | 第40-41页 |
| ·水产用氯硝柳胺粉浓度测定 | 第40-41页 |
| ·急性实验方法与采样 | 第41页 |
| 2 结果 | 第41-44页 |
| ·水产用氯硝柳胺粉的理论纯度 | 第41-42页 |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2页 |
| ·安全浓度 | 第42-43页 |
| 3. 讨论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水产用氯硝柳胺粉在斑点叉尾鮰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 第44-5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材料 | 第44-45页 |
| ·实验设计与采样 | 第45-47页 |
| ·残留消除实验与采样 | 第45页 |
| ·样品检测 | 第45-47页 |
| ·休药期(WDT)的确定 | 第47页 |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 2 结果 | 第47-49页 |
| ·标准曲线方程、工作曲线方程与相关系数 | 第47页 |
| ·回收率、精密度 | 第47-48页 |
| ·斑点叉尾鮰组织以及水体中的NIC浓度 | 第48-49页 |
| ·肌肉、皮肤中NIC消除参数 | 第49页 |
| 3 讨论 | 第49-53页 |
| ·检测方法与定量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 ·NIC在水体和斑点叉尾鮰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 第51-52页 |
| ·休药期 | 第52-53页 |
| 4 小结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