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构式分析
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一、国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二、国内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一、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个案研究 | 第14-15页 |
二、不同小类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研究 | 第1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 | 第15-18页 |
一、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范围和特点 | 第18-43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定义和分类 | 第18-22页 |
一、话语标记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二、话语标记的分类 | 第19-22页 |
第二节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界定、分类 | 第22-31页 |
一、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22-25页 |
二、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格式类型 | 第25-31页 |
第三节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特点 | 第31-43页 |
一、意义特点 | 第31-34页 |
二、语境分布特点 | 第34-43页 |
第二章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构式分析 | 第43-67页 |
第一节 构式研究概况 | 第43-44页 |
一、国外有关构式语法的研究 | 第43-44页 |
二、国内有关构式语法的研究 | 第44页 |
第二节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及其构式义 | 第44-53页 |
一、构式对话语标记的解释力 | 第44-47页 |
二、构式的标记性 | 第47-50页 |
三、构式的部分能产性 | 第50-53页 |
第三节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构式形成的机制 | 第53-62页 |
一、概念叠加和概念整合 | 第53-56页 |
二、组块心理 | 第56-58页 |
三、使用频率 | 第58-59页 |
四、言语行为理论的体现 | 第59-61页 |
五、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 | 第61-62页 |
第四节 构式与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 | 第62-67页 |
一、构式对成分的制约 | 第62-66页 |
二、成分和构式的语义融合 | 第66-67页 |
第三章 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功能 | 第67-85页 |
第一节 语篇功能 | 第67-73页 |
一、延续话题功能 | 第68-73页 |
二、中断话题功能 | 第73页 |
第二节 人际互动功能 | 第73-85页 |
一、主观性和交互主观化 | 第74-81页 |
二、体现会话策略 | 第81-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