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例证类话语标记研究
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7-11页 |
一、国外汉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7-8页 |
二、国内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三、例证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1-12页 |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1页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 | 第12-15页 |
一、本文的研究理论 | 第12-14页 |
二、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范围和类型 | 第15-33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定义 | 第15-17页 |
一、学界对话语标记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本文对话语标记的定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及其分类 | 第17-24页 |
一、例证类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例证类话语标记的分类 | 第18-21页 |
三、例证类话语标记的差异 | 第21-24页 |
第三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功能 | 第24-29页 |
一、举例标记 | 第24-25页 |
二、话题标记 | 第25-27页 |
三、假设标记 | 第27-28页 |
四、连接标记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后续成分 | 第29-33页 |
一、例证标记+短语 | 第29-30页 |
二、例证标记+小句类 | 第30-33页 |
第二章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 | 第33-45页 |
第一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功能 | 第33-37页 |
一、话语标记的生成话语功能 | 第33-35页 |
二、话语标记的理解话语功能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语篇构建功能 | 第37-41页 |
一、限定后续话语 | 第37-38页 |
二、延续话题内容 | 第38-39页 |
三、引进新话题 | 第39-40页 |
四、衔接话语内容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 | 第41-45页 |
一、标示社会人际关系 | 第41-42页 |
二、提示交际进程 | 第42-45页 |
第三章 例证类话语标记的历时发展及形成机制 | 第45-67页 |
第一节 单词类话语标记的历时研究 | 第45-55页 |
一、“比如”类话语标记的虚化过程 | 第45-49页 |
二、“例如”话语标记的虚化过程 | 第49-52页 |
三、“好比”话语标记的虚化过程 | 第52-54页 |
四、词语类例证标记语法化机制的异同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短语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 | 第55-67页 |
一、“你像”的词汇化机制及其生成方式 | 第56-59页 |
二、“E+说”类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 | 第59-61页 |
三、框架式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 第61-62页 |
四、人称代词的选择性 | 第62-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