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差异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2-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情况 | 第12-13页 |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华人地区汉语语法的研究状况——港台 | 第14-15页 |
·华人地区汉语语法的研究状况——新加坡 | 第15-16页 |
·华人地区汉语语法的研究状况——马来西亚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 第17页 |
·对汉语国际性推广的借鉴意义 | 第17-18页 |
·语料的选取与研究步骤 | 第18-19页 |
第二章: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现代汉语的词法差异 | 第19-52页 |
·词类的活用 | 第19-28页 |
·名词作形容词 | 第19-21页 |
·动词作形容词 | 第21-23页 |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 | 第23-25页 |
·形容词修饰量词 | 第25-28页 |
·词的重叠 | 第28-36页 |
·名词重叠式 | 第28-30页 |
·名词重叠后感情色彩义改变 | 第28-29页 |
·名词重叠后带形容词性质 | 第29-30页 |
·动词重叠式 | 第30-32页 |
·能愿动词重叠为副词 | 第30-31页 |
·"动词重叠式+下"和"动词重叠式+一下" | 第31-32页 |
·形容词重叠式 | 第32-36页 |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 | 第32-33页 |
·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 | 第33-34页 |
·形容词重叠式作谓语 | 第34-35页 |
·形容词重叠式修饰量词 | 第35-36页 |
·词缀 | 第36-41页 |
·几种常见前缀及其使用 | 第36-38页 |
·前缀"阿" | 第36-37页 |
·前缀"老" | 第37-38页 |
·前缀"小" | 第38页 |
·几种常见后缀及其使用 | 第38-41页 |
·后缀"子" | 第38-39页 |
·后缀"儿" | 第39-41页 |
·后缀"佬"、"婆" | 第41页 |
·虚词的使用 | 第41-50页 |
·几种常见程度副词及其使用 | 第41-46页 |
·"蛮" | 第41-42页 |
·"超" | 第42-43页 |
·"太过" | 第43-44页 |
·较+否定成分 | 第44-46页 |
·几种常见语气词及其使用 | 第46-50页 |
·"咩" | 第46-47页 |
·"咧" | 第47-49页 |
·"啩" | 第49-50页 |
·称数法 | 第50-52页 |
第三章: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现代汉语的句法差异 | 第52-77页 |
·动词的"体"范畴 | 第52-61页 |
·动词的"持续体" | 第52-53页 |
·动词的"回复体" | 第53-54页 |
·"有+动词"的使用 | 第54-61页 |
·短语搭配 | 第61-64页 |
·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 第61-63页 |
·"到"作为状态补语标记 | 第63-64页 |
·省略 | 第64-66页 |
·助词"得"在状态补语中的省略 | 第64-65页 |
·补语的省略 | 第65-66页 |
·语序 | 第66-71页 |
·趋向动词"来"和"去"的位置 | 第66-67页 |
·后置副词性状语 | 第67-69页 |
·介词短语的语序位置 | 第69-71页 |
·句子类型 | 第71-77页 |
·处置式 | 第71-72页 |
·比较式 | 第72-75页 |
·疑问式 | 第75-77页 |
第四章:马来西亚华语语法差异现象成因探源 | 第77-81页 |
·本土因素 | 第77-78页 |
·与汉语南方方言的交融 | 第77-78页 |
·英语和马来语的影响 | 第78页 |
·语言政策 | 第78页 |
·其它因素 | 第78-81页 |
·台湾汉语的影响 | 第78-79页 |
·语言的经济原则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附录:语料来源 | 第83-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