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有关部首的形义特点及字形演变规律研究--以《说文解字》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参照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本课题的选题原因 | 第11-1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与本课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 第13-15页 |
·隶变与楷化及其演变过程 | 第13-14页 |
·偏旁化与意符认知功能 | 第14-15页 |
2. 与手有关部首的分布情况 | 第15-19页 |
·《说文解字》540个部首中与手有关的部首 | 第15-17页 |
·《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与手有关的部首 | 第17-18页 |
·《汉字部首表》201个部首中与手有关的部首 | 第18-19页 |
3. 与手有关部首的形义特点及其楷化规律 | 第19-60页 |
·仿赤手的部首及其所构字 | 第19-46页 |
·单手型 | 第21-37页 |
·又 | 第21-25页 |
·手(扌) | 第25-35页 |
·爪(爫) | 第35-37页 |
·双手型 | 第37-44页 |
·廾 | 第37-41页 |
·(?) | 第41-42页 |
·臼 | 第42-43页 |
·舁 | 第43-44页 |
·人的动作但强调手之形(丮·門) | 第44-46页 |
·含手形的部首及其所构字形义特点及其楷化规律 | 第46-60页 |
·《说文》含手形的部首结构简析 | 第46-49页 |
·含手形的部首及其所构字形义特点与楷化情况 | 第49-60页 |
·寸 | 第49-51页 |
·攴(夊) | 第51-56页 |
·殳 | 第56-57页 |
·聿·聿·隶 | 第57-60页 |
4. 手形字字形与字义的脱节现象 | 第60-66页 |
·手形字异写造成的脱节现象 | 第60-62页 |
·楷化 | 第60-62页 |
·简化 | 第62页 |
·因楷化、简化造成的与字义无关的手形符号 | 第62-66页 |
·楷化 | 第62-63页 |
·简化 | 第63-66页 |
5.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