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现象的语用解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0 引言第12-20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有关人称指示现象及其语用原则的研究第13-16页
     ·有关第一人称指示现象的研究第16-17页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7-20页
第一章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现象第20-26页
   ·人称指示现象第20-22页
     ·人称指示与人称代词及会话角色第20-21页
     ·人称指示与会话意图及会话隐涵第21-22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现象第22-23页
     ·第一人称指示系统第22-23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现象第23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对应”与“非对应”指示现象第23页
   ·小结第23-26页
第二章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对应指示”现象分析第26-34页
   ·对应指示的分类第26页
   ·“单纯式”对应指示第26-28页
     ·基本形式第26-27页
     ·人称指示与人称代词及会话角色的关系第27-28页
     ·人称指示与会话意图及会话隐涵的关系第28页
   ·“复合式”对应指示第28-32页
     ·基本形式第28-31页
     ·人称指示与人称代词及会话角色的关系第31-32页
     ·人称指示与会话意图及会话隐涵的关系第32页
   ·对应指示的特点第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非对应指示”现象分析第34-46页
   ·非对应指示的分类第34页
   ·“角色非对应”指示第34-37页
     ·“角色非对应”指示的本质——指示对象的改变第34页
     ·基本形式第34-36页
     ·人称指示与人称代词及会话角色的关系第36页
     ·人称指示与会话意图及会话隐涵的关系第36-37页
   ·“代词非对应”指示第37-43页
     ·“代词非对应”指示的本质——指示视点的改变第37-38页
     ·基本形式第38-43页
     ·人称指示与人称代词及会话角色的关系第43页
     ·人称指示与会话意图及会话隐涵的关系第43页
   ·非对应指示的特点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现象的语用规则第46-54页
   ·标记性和代码选择理论第46页
   ·协调原则第46-48页
   ·协调原则下的各项准则第48-51页
     ·无标记准则第48-49页
     ·双重身份准则第49-51页
   ·准则背离第51-53页
     ·重建社会权利义务关系,拉大社会距离第51-52页
     ·无视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缩小社会距离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模式第54-58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形式第54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规则第54-55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人称指示模式第55页
   ·小结第55-58页
第六章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词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X不Y”及其相关构式研究
下一篇:汉英转折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