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5页 |
·小麦面筋蛋白简介 | 第13-15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组成及性质 | 第13-14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 | 第14-15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 第15-18页 |
·小麦面筋蛋白及其它植物蛋白改性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物理改性 | 第19页 |
·化学改性 | 第19-21页 |
·酶法改性 | 第21-22页 |
·基因工程改性 | 第22页 |
·改性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小麦面筋蛋白的琥珀酰化改性研究 | 第25-40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未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功能特性测定结果 | 第29页 |
·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9-38页 |
·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改性前后红外图谱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小麦面筋蛋白的磷酸化改性研究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3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小麦面筋蛋白磷酸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3-50页 |
·磷酸化小麦面筋蛋白红外图谱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小麦面筋蛋白的琥珀酰化和磷酸化复合改性研究 | 第52-58页 |
·引言 | 第5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54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5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2-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小麦面筋蛋白复合化学改性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4-55页 |
·小麦面筋蛋白化学改性前后电泳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复合改性小麦面筋蛋白红外图谱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化学改性前后小麦面筋蛋白营养特性初步研究 | 第58-63页 |
·引言 | 第58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8-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蛋白质可消化性体外酶法测定方法 | 第59页 |
·赖氨酸有效性测定方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小麦面筋蛋白体外消化时间的确定 | 第59-60页 |
·琥珀酰化程度对小麦面筋蛋白体外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磷酸化程度对小麦面筋蛋白体外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的影响 | 第61页 |
·最优条件下改性的小麦面筋蛋白体外消化率和赖氨酸有效性变化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对面团粘弹性的影响 | 第63-68页 |
·引言 | 第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琥珀酰化小麦面筋蛋白对面团粘弹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磷酸化小麦面筋蛋白对面团粘弹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复合化学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对面团粘弹性的影响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