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德育理论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本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3页
 五、相关概念之厘定第13-15页
  (一) 文化认同第13-15页
  (二) 多元文化第15页
第一部分 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第15-25页
 一、文化认同之于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性第16-19页
  (一) 文化认同是民族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凝聚力第16-17页
  (二) 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第17-18页
  (三) 文化认同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第18-19页
 二、文化认同之于个体生活的重要性第19-22页
  (一) 对个体文化行为的影响——文化认同是个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第19-21页
  (二) 对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文化认同是个体成为“文化人”的过程第21-22页
 三、多元文化的现状凸显了文化认同的意义第22-25页
  (一) 文化认同危机的意蕴阐释第23页
  (二) 文化认同危机的表现第23-25页
  (三) 文化认同危机的危害第25页
第二部分 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需要的文化认同第25-35页
 一、我国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分析第25-28页
 二、两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观第28-30页
  (一) 事实性认同第28-29页
  (二) 建构性认同第29-30页
 三、我国当前所需要的文化认同观第30-35页
  (一) 对自我的肯定——对待本土文化态度第30-32页
  (二) 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待异文化的态度第32-33页
  (三) 永恒的回归——文化认同的途径第33-35页
第三部分 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第35-43页
 一、基于文化认同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第35-38页
  (一) 道德教育的目标对个体文化认同的培养的缺失第35-36页
  (二) 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倾向忽视对个体文化认同的培养第36-37页
  (三) 对道德行为的功利化评价不利于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第37-38页
 二、对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第38-43页
  (一) 更新道德教育理念,将文化作为道德教育的根基第38-39页
  (二) 完善道德教育目标,将建构个体的文化认同纳入其目标之中第39-41页
  (三) 充实道德教育内容,将知识教授与思维能力培养并举第41-42页
  (四) 重新理解教师权威,注重其在个体文化认同中的作用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注释第44-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初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研究
下一篇:以能力本位的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