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论文提出的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一、关于“流动人口”第10页
  二、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一、与中国“两基”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第12-13页
  二、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第13页
  三、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第13页
  四、是实现中国社会平等的需要第13-14页
 第五节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国外实践经验借鉴第15-21页
 第一节 社会流动第15-16页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第15页
  二、流动人口的弱势特征及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第15-16页
 第二节 教育公平第16-18页
  一、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第16-17页
  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与教育公平第17-18页
 第三节 国外实践经验借鉴第18-21页
  一、美国的“教育券”制度第18-19页
  二、日本的相关做法第19-20页
  三、经验借鉴第20-21页
第三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调查—以常熟市为例第21-35页
 第一节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历史沿革第21-22页
 第二节 常熟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第22-31页
  一、常熟市外来流动人口情况第23-25页
  二、常熟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第25-31页
 第三节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反思第31-35页
  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的初步成效第31-34页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第34-35页
第四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41页
 第一节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一、流动人口子女面对社会教育环境的不公平第35-36页
  二、流动人口子女面对学校教育的不利因素第36-37页
  三、流动人口子女面对家庭互动的困境第37-38页
 第二节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一、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第38-39页
  二、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限制第39页
  三、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缺位第39-40页
  四、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能力的不足第40-41页
第五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第41-48页
 第一节 政府从法律、制度层面支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第41-42页
  一、用法规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第41页
  二、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扫清制度障碍第41-42页
  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第42页
 第二节 发挥社会力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第42-44页
  一、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助学基金”第42-43页
  二、形成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良好社会舆论支持第43-44页
 第三节 追求教育优质化,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第44-46页
  一、加强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第44页
  二、城市公办学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第44-46页
 第四节 消除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盲点”第46-48页
  一、建立良好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第46页
  二、办好“家校”,提高流动人口素质第46页
  三、结对帮教,营造流动人口子女的“新家”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扩大教育公债规模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社会公平视角下的教育券政策研究--以绍兴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