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朝鲜族学校与社区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23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8-10页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四、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7-19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一章 作为人类学田野的朝鲜族学校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辽宁省抚顺市概况 | 第23-24页 |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23页 |
二、民族人口分布与来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抚顺市朝鲜族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抚顺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清原朝鲜族学校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学生眼中的朝鲜族与中华民族 | 第29-42页 |
第一节 朝鲜族之于中华民族 | 第29-36页 |
一、身份认同的排序 | 第29页 |
二、归属感 | 第29-33页 |
三、自豪感的表述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朝鲜语与汉语 | 第36-40页 |
第三节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表述 | 第40-42页 |
一、当我去韩国交流时 | 第40-41页 |
二、"我为谁喝彩"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课堂内 | 第42-58页 |
第一节 国家课程 | 第42-51页 |
一、教材中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 第42-45页 |
二、课堂案例:"多民族的家庭" | 第45-51页 |
第二节 地方课程 | 第51-54页 |
一、教材分析 | 第51-53页 |
二、实施情况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校本课程 | 第54-58页 |
一、教材内容 | 第54-55页 |
二、教材实施及分析 | 第55-58页 |
第四章 课堂外 | 第58-69页 |
第一节 学校环境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升旗仪式 | 第59-62页 |
第三节 课外活动 | 第62-69页 |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 第62-63页 |
二、案例:国庆征文 | 第63-67页 |
三、校运会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社区与家庭 | 第69-81页 |
第一节 家庭的影响 | 第69-73页 |
第二节 社区的影响 | 第73-78页 |
一、社会交往 | 第73-75页 |
二、社区活动 | 第75-78页 |
第三节 国际化的影响 | 第78-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8页 |
第一节 朝鲜族学生认同建构的理论分析 | 第81-83页 |
第二节 朝鲜族学生认同建构的场域和特点 | 第83-85页 |
第三节 建议 | 第85-88页 |
一、注重课程教学中认同教育的有机结合 | 第85-86页 |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三者间的互动 | 第86页 |
三、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 第86-87页 |
四、探索适切的教育教学方式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