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缘起第8页
 二、相关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 关于四字格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二) “A 而不B”格式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关于格式中“而”、“不”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11页
 四、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第11-13页
 五、本文的内容及语料来源、符号说明第13-14页
  (一) 本文内容第13页
  (二) 语料来源第13页
  (三)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A 而不B”格式的句法特点第14-25页
 一、“A 而不B”格式的结构特点第14-20页
  (一) “A 而不B”格式中的常量“而、不”第14-15页
  (二) “A 而不B”格式中的变量A、B第15-20页
 二、“A 而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第20-25页
  (一) “A 而不B”格式充当的句法成分第20-23页
  (二) “A 而不B”格式在句中对举使用第23-24页
  (三) “A 而不B”格式独立成句第24-25页
第二章 “A 而不B”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5-34页
 一、A、B 是临时组合的“A 而不B”格式第25-29页
  (一) 转折关系第25-28页
  (二) 并列关系第28-29页
 二、AB 原为合成词的“A 而不B”格式第29-34页
  (一) 否定B 是为了强调A 与B 的相异之处第30页
  (二) 否定B 是为了说明兼具A 和“不B”两种情况第30-31页
  (三) 否定B 是为了补充说明A 的结果第31页
  (四) 否定B 是为了强调只A 却“不B”第31-34页
第三章 “A 而不B”格式的语用特征第34-45页
 一、“A 而不B”格式与语境的关系第34-37页
  (一) “A 而不B”格式出现的语境条件第34-35页
  (二) 语境对“A 而不B”格式感情色彩的影响第35-37页
 二、“A 而不B”格式对句类的选择第37-39页
  (一) 用于陈述句第37页
  (二) 用于疑问句第37-38页
  (三) 用于感叹句第38页
  (四) 用于祈使句第38-39页
 三、“A 而不B”格式的信息传递功能和表达焦点第39-42页
  (一) “A 而不B”格式的信息传递功能第39-41页
  (二) “A 而不B”格式的表达焦点第41-42页
 四、“A 而不B”格式的元语用功能第42-45页
  (一) “A 而不B”格式是一种元语用法第42-43页
  (二) “A 而不B”格式的元语否定功能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注释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