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一 我国学习拉丁舞的人数日益增长 | 第13页 |
二 平衡能力对拉丁舞选手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三 波速球(BOSU)在我国拉丁舞方面的研究较少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 BOSU球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波速球(BOSU)训练的概念 | 第22页 |
第二节 波速球(BOSU)训练的形式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波速球(BOSU)训练的机理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波速球(BOSU)训练的作用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平衡能力的概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7-4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7-44页 |
一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二 实验法 | 第27-43页 |
三 专家访谈法 | 第43页 |
四 数理统计法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44-61页 |
第一节 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一 实验前两组的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对比 | 第44-45页 |
二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对比 | 第45-46页 |
三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对比 | 第46-47页 |
四 实验后两组的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对比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48-52页 |
一 实验前两组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48-49页 |
二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49-50页 |
三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0-51页 |
四 实验后两组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52-56页 |
一 实验前两组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2-53页 |
二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3-54页 |
三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4-55页 |
四 实验后两组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专项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一 实验前两组的专项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6-57页 |
二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专项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7-58页 |
三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专项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8-59页 |
四 实验后两组的专项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对比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第一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本体感觉的影响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第三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第四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专项平衡能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第五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心理状态的影响 | 第65页 |
第六节 波速球训练对中学生拉丁舞选手身体形态的影响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7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