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融资者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股权众筹融资者的一般理论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股权众筹融资者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股权众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7-19页 |
一 融资者与融资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二 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8页 |
三 投资者与融资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融资者面临的风险 | 第19-23页 |
一 刑事犯罪风险 | 第19-20页 |
二 违反企业组织形式的风险 | 第20-21页 |
三 商业秘密受侵犯的风险 | 第21页 |
四 道德风险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我国股权众筹融资者法律监管现状 | 第23-26页 |
一 对我国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 | 第23-25页 |
二 对我国股权众筹融资者的法律规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融资者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6-31页 |
一 股权众筹在《证券法》中的缺位 | 第26-27页 |
二 融资者市场准入及禁入制度不健全 | 第27-28页 |
三 禁止公开宣传阻碍众筹行业发展 | 第28-29页 |
四 信息披露义务不完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域外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评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美国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 | 第31-33页 |
一 融资者准入制度与“坏人规则” | 第31-32页 |
二 私募与公募对融资者的不同规定 | 第32-33页 |
三 融资者信息披露义务 | 第33页 |
第二节 其他国家对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 | 第33-35页 |
一 英国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 | 第33-34页 |
二 意大利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 | 第34-35页 |
三 日本股权众筹融资者监管制度 | 第35页 |
第三节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融资者风险防范与法律完善 | 第37-44页 |
第一节 融资者风险防范措施 | 第37-40页 |
一 防范刑事犯罪风险的措施 | 第37-38页 |
二 防范与企业组织形式矛盾的措施 | 第38-39页 |
三 防范商业秘密受侵害的措施 | 第39页 |
四 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融资者的监管制度 | 第40-44页 |
一 将股权众筹纳入《证券法》监管范围 | 第40页 |
二 建立健全融资者市场准入及禁入制度 | 第40-41页 |
三 允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宣传 | 第41-42页 |
四 完善融资者信息披露义务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