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活性PLA-PBSA包装薄膜中功能性成分的释放及对三文鱼片冷藏保鲜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活性包装的释放动力学研究第11-12页
        1.2.1 食品模拟物的标准及选择第11页
        1.2.2 活性包装释放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1-12页
    1.3 活性包装材料控释方法第12-14页
        1.3.1 通过树脂基体的化学结构及组成进行控释第12-13页
        1.3.2 通过多层复合进行控释第13页
        1.3.3 通过纳米复合结构进行控释第13-14页
        1.3.4 活性物质微囊化进行控释第14页
    1.4 释放性活性包装的应用研究第14-15页
        1.4.1 抗菌活性包装的研究第14-15页
        1.4.2 抗氧化活性包装的研究第15页
    1.5 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第15-16页
    1.6 存在不足与发展趋势第16页
    1.7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6-18页
        1.7.1 研究目的第16页
        1.7.2 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活性PLA-PBSA包装薄膜的制备和基本性能研究第18-33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8-19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18-19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3页
        2.2.1 薄膜制备第19-20页
        2.2.2 机械性能、光学性能测试第20-21页
        2.2.3 扫描电镜观察第21页
        2.2.4 阻隔性能测试第21页
        2.2.5 抗菌性能测试第21-22页
        2.2.6 抗氧化性能测试第22页
        2.2.7 热稳定性能测试第22页
        2.2.8 红外表征第22-23页
        2.2.9 统计分析第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3.1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微观形态的影响第23-24页
        2.3.2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机械、光学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2.3.3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阻隔性能的影响第25页
        2.3.4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抗菌性能的影响第25-27页
        2.3.5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2.3.6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28-31页
        2.3.7 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PLA-PBSA包装薄膜红外表征的影响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活性PLA-PBSA包装薄膜中功能性成分释放的研究第33-47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33-34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33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3-34页
    3.2 试验方法第34-38页
        3.2.1 色谱条件第34页
        3.2.2 线性方程的绘制第34页
        3.2.3 模拟液中功能性成分添加回收率的检测第34页
        3.2.4 模拟液中功能性成分释放的检测第34-35页
        3.2.5 三文鱼片中功能性成分添加回收率的检测第35-36页
        3.2.6 三文鱼片中功能性成分释放的检测第36-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3.3.1 线性方程第38-39页
        3.3.2 模拟液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添加回收率第39-40页
        3.3.3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第40-41页
        3.3.4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类型及扩散系数第41-43页
        3.3.5 三文鱼片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添加回收率第43-44页
        3.3.6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在三文鱼片中的实际释放情况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活性PLA-PBSA包装薄膜对三文鱼片冷藏保鲜的研究第47-60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7-48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7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7-48页
    4.2 试验方法第48-50页
        4.2.1 三文鱼片的前处理第48-49页
        4.2.2 三文鱼片中菌落总数的检测第49页
        4.2.3 三文鱼片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第49页
        4.2.4 三文鱼片中pH的检测第49页
        4.2.5 三文鱼片中硫代巴比妥酸的检测第49页
        4.2.6 三文鱼片色差的检测第49-50页
        4.2.7 三文鱼片质构的检测第50页
        4.2.8 三文鱼片感官的评价第50页
        4.2.9 统计分析第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59页
        4.3.1 三文鱼片的TVC分析第50-52页
        4.3.2 三文鱼片的TVB-N分析第52-53页
        4.3.3 三文鱼片的pH分析第53页
        4.3.4 三文鱼片的TBARS分析第53-55页
        4.3.5 三文鱼片的色差分析第55-56页
        4.3.6 三文鱼片的质构分析第56-57页
        4.3.7 三文鱼片的感官分析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4页
附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革产业区铬鞣废水预处理工艺及铬资源化利用研究
下一篇:罗非鱼促钙吸收肽的制备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