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与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 第10-12页 |
1.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2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四)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二、党音之生平及音乐创作概述 | 第14-15页 |
(一)简述党音之 | 第14页 |
(二)党音之陕北民歌创编历程 | 第14-15页 |
(三)党音之的其他重要成就 | 第15页 |
三、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研究 | 第15-39页 |
(一)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背景 | 第15-16页 |
1.文化背景 | 第15-16页 |
2.生活背景 | 第16页 |
(二)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 第16-26页 |
1.歌词特征 | 第16-20页 |
2.旋律特点 | 第20-22页 |
3.结构特点 | 第22-26页 |
(三)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类型 | 第26-30页 |
1.信天游 | 第26-27页 |
2.劳动号子 | 第27-28页 |
3.小调 | 第28-30页 |
(四)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方法 | 第30-39页 |
1.改变 | 第30页 |
2.扩充 | 第30-35页 |
3.合编 | 第35页 |
4.新创 | 第35-39页 |
四、陕北民间艺术对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一)陕北说书对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的影响 | 第39页 |
(二)陕北道情对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三)陕北其他民间艺术对党音之陕北民歌创作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五、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 | 第41-48页 |
(一)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思想 | 第41-44页 |
1.树立正确的陕北民歌歌唱概念 | 第41-42页 |
2.“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声音状况及演唱个性 | 第42-43页 |
3.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 第43-44页 |
(二)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内容及方法 | 第44-48页 |
1.深而不僵的歌唱呼吸,唱好旋律的大连线 | 第44-45页 |
2.陕北民歌的发音 | 第45页 |
3.虚字的引用要恰当,唱法要准确 | 第45-46页 |
4.润腔技巧的应用 | 第46-48页 |
(三)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 第48页 |
1.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影响 | 第48页 |
2.党音之陕北民歌教学启示 | 第48页 |
六、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