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即民族特征、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多元化音乐背景下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定位 | 第10-18页 |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研究 | 第10-13页 |
·视唱练耳名称概念及内涵 | 第10-11页 |
·视唱练耳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 第11-13页 |
·国内外视唱练耳教学理念 | 第13-16页 |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 | 第13-14页 |
·国际上的视唱练耳教学交流的意义 | 第14页 |
·国内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要求 | 第16-18页 |
2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性特征 | 第18-26页 |
·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 | 第19-21页 |
·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 第19-20页 |
·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 | 第20-21页 |
·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的音乐语汇 | 第21-23页 |
·记谱法 | 第21-22页 |
·音的稳定性和音准的偏离 | 第22页 |
·无半音的五声性调式 | 第22-23页 |
·灵活多变的节奏思维 | 第23页 |
·音乐织体思维的横向性 | 第23页 |
·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人文价值 | 第23-26页 |
·素质教育 | 第24页 |
·审美教育 | 第24-26页 |
3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文化性传承 | 第26-30页 |
·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中的主体作用 | 第26-28页 |
·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 第27页 |
·音乐文化的传统特征 | 第27-28页 |
·视唱练耳中音乐文化的传承 | 第28-30页 |
·中国音乐的传承特征 | 第28-29页 |
·西方音乐的传承特征 | 第29-30页 |
4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社会性责任 | 第30-35页 |
·视唱练耳教学的社会价值 | 第31-32页 |
·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 第31页 |
·精神生活的需求 | 第31-32页 |
·塑造民族形象 | 第32页 |
·视唱练耳审美功能对社会的影响 | 第32-35页 |
·音高与审美 | 第33页 |
·节奏与审美 | 第33-34页 |
·音程与审美 | 第34页 |
·音色与审美 | 第34页 |
·和声与审美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