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民权河南坠子及民权职教中心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1.1 民权县河南坠子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8页 |
1.1.1 河南坠子传入民权地区 | 第16-17页 |
1.1.2 河南坠子在民权地区的兴盛 | 第17-18页 |
1.1.3 河南坠子在民权地区现状 | 第18页 |
1.2 民权职教中心情况分析 | 第18-20页 |
1.2.1 学校基本信息概况 | 第19页 |
1.2.2 学校师资概况 | 第19页 |
1.2.3 学校课程设置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民权职教中心河南坠子校本教材的资源开发 | 第20-36页 |
2.1 民权地区河南坠子的演唱名家及经典曲目 | 第20-21页 |
2.2 校本教材内容的收集整理 | 第21-30页 |
2.2.1 钢鉴篇 | 第22-25页 |
2.2.2 景物篇 | 第25-27页 |
2.2.3 人物篇 | 第27-30页 |
2.3 坠子曲目中的经典小段 | 第30-36页 |
2.3.1 《游西湖》 | 第31-33页 |
2.3.2 《口(厉害的)儿媳妇》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校本教材在民权职教中心音乐课堂的实施过程 | 第36-48页 |
3.1 授课对象 | 第36页 |
3.2 授课学时 | 第36页 |
3.3 授课内容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1 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相结合 | 第37页 |
3.3.2 故事性强,内涵丰富 | 第37页 |
3.3.3 唱腔好学,简单易懂 | 第37-38页 |
3.4 课程内容 | 第38-40页 |
3.4.1 课程剧目的选择 | 第38页 |
3.4.2 理论学习 | 第38-39页 |
3.4.3 唱腔学习 | 第39-40页 |
3.4.4 学生期末汇报 | 第40页 |
3.5 教学方法 | 第40页 |
3.6 校本教材进入民权职教中心音乐课堂的实施案例 | 第40-48页 |
3.6.1 河南坠子欣赏课例 | 第41-43页 |
3.6.2 河南坠子唱腔学习课例 | 第43-45页 |
3.6.3 河南坠子编排剧目课例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河南坠子进入音乐课堂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 第48-56页 |
4.1 河南坠子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效果 | 第48-49页 |
4.1.1 变被动为主动 | 第48-49页 |
4.1.2 成立河南坠子社团 | 第49页 |
4.1.3 获得家长认可 | 第49页 |
4.2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49-50页 |
4.2.1 前期教学具有一定的被动型 | 第49-50页 |
4.2.2 学生进入状态慢 | 第50页 |
4.2.3 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 | 第50页 |
4.2.4 缺乏专业坠子老师进行系统教学 | 第50页 |
4.3 校本教材实施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50-52页 |
4.3.1 明确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坠子的兴趣 | 第50-51页 |
4.3.2 少讲解、多感知 | 第51页 |
4.3.3 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 第51页 |
4.3.4 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提升教学品质 | 第51-52页 |
4.4 河南坠子在音乐课堂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 第52-56页 |
4.4.1 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 第52-53页 |
4.4.2 提高即兴创编能力 | 第53页 |
4.4.3 了解历史发展,传播正能量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