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股权激励 | 第19页 |
2.1.2 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2.2 股权激励的类型 | 第21-22页 |
2.2.1 股票期权 | 第21页 |
2.2.2 限制性股票 | 第21-22页 |
2.2.3 员工持股计划 | 第22页 |
2.2.4 股票增值权 | 第22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2.3.3 双因素理论 | 第24-25页 |
2.3.4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用友公司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实施过程 | 第26-39页 |
3.1 用友公司简介 | 第26-28页 |
3.1.1 用友公司的企业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2 用友公司组织结构 | 第27-28页 |
3.2 用友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 | 第28-31页 |
3.2.1 内部原因 | 第28-30页 |
3.2.2 外部原因 | 第30-31页 |
3.3 用友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 | 第31-39页 |
3.3.1 用友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 第31-33页 |
3.3.2 用友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过程 | 第33-37页 |
3.3.3 用友软件股权激励计划基本要素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用友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 | 第39-47页 |
4.1 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9-44页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1.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4.1.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4.2 基于股价变动的市场绩效分析 | 第44-45页 |
4.3 基于非财务指标经营绩效分析 | 第45-4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案例启示 | 第47-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5.1.1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 | 第47页 |
5.1.2 适当的授予规模与形式有利于实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 | 第47-48页 |
5.1.3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模式更有利于构建人才队伍 | 第48页 |
5.1.4 业绩评价指标多元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 第48-49页 |
5.2 案例启示 | 第49-51页 |
5.2.1 企业应根据公司特色选择适宜的激励模式 | 第49页 |
5.2.2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激励发挥良好的激励效果 | 第49页 |
5.2.3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促进股价更全面反映公司绩效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